•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披露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从GDP分配格局
    看企业盈利增长
    基金没有了责任信托,还剩什么?
    人民币和欧元: 一样的升值,不一样的效果
    “死了也不降价”的楼市需要松绑吗?
    基金“行规”之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没有了责任信托,还剩什么?
    2008年07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上证观察家

      某些基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绝非仅是排名倾轧之类原因就能解释的。信托责任才是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须臾或忘的唯一前提、唯一基础、唯一原则,或者不妨也可以说是唯一理由。否则,无论如何去规范基金,到头来都不免走向善良愿望的反面。

      ⊙黄湘源

      

      近来一篇有关基金斗殴的报道抢夺了市场的眼球。奇怪的是,出面澄清的不是群起而攻的攻击者,反而是被指因不守行规而受到围剿的“受害者”。这在某种意义上不啻越描越黑。你这么忌讳人家揭“黑”,是不是恰恰说明了一个“黑”字所击中的或者正是问题的要害?

      2000年10月,某著名财经杂志刊出了影响深远的《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明确提出基金非但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且存在“对倒”和“倒仓”等违法操作行为,并由此质疑基金的独立性,怀疑很可能存在向其发行人利益输送的情况。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为《基金黑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佐证。

      退潮让裸泳者裸出水面后,事实是不容回避的:历来被视为“市场稳定器”的基金正在成为我国股市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弱市所显示的不仅是基金整体业绩齐涨齐跌的态势,也不仅是他们的投资能力,更是过去一向躲在运行架构后面的真正反映着利益趋向的行为逻辑。如果说,“4·20”、“4·24”之前的联手砸盘或者还可以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幡的话,那么,在管理层开始亮出救市底牌并特别向基金打了“要讲政治”的招呼之后还在不顾一切地砸盘,那就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也快扯掉了。现在看来,所谓基金行为中存在着一个潜规则的传言应该并非空穴来风。

      即以此次被卷入旋风中心的某基金而言,如果说其在疯狂卖出钢铁股后又巨量买入了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金融股,同此前各基金所表示的一致看空金融银行股的倾向相比不无支持做多的意思的话,那么,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近期所遭到的令市场感觉非常突兀的抛售,基金们的司马昭之心就无法不令路人皆知了。大量数据表明,这些抛单主要来自别的一些基金。如果不是另有原因,为什么要如此不计后果地抛出这些举足轻重的权重银行蓝筹股?

      仅仅从排名的潜规则去解释基金们斗殴的动机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说排名是基金业绩的竞赛英雄榜的话,那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各擅胜场不仅不奇怪,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目前基金不是在赛的“多快好省”,而是在赛“跑”。这些6000点以上喊满仓、3000点以下“死了也要跑”的基金们,比起不想崇高也不怕无耻的范跑跑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究竟又是什么样的潜规则呢?

      可笑的并不是这种形式逻辑的推理一推到极致就不难显现出来的荒谬,而是很多原来就不合逻辑也并不正常的事情在缺乏对比分析的情况下反而还习以为常。

      基金(这里主要指被称之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公募基金),自从它被视之为“市场稳定器”的那一天起就历史性地被赋予了托市的任务,这也正是基金的潜规则由习以为常地抱团取暖或扎堆拱牛演变到肆无忌惮地砸盘逼宫或逼空做熊的开始。所谓基金潜规则,既然可以为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服务,为股权分置改革、整体上市、资产重组乃至为政策性调控下的托市或挤压泡沫服务,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为某些大股东或利益团体的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去服务呢?当基金把本应作为决定其行为准则的唯一前提即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负责的信托责任置诸脑后,那么,无论其潜规则的颜色是“红”是“黑”,又有什么区别呢?

      某些基金不顾一切地砸盘逼空在太大的程度上背离了市场的底线。当稳定成为维系国家整体利益、上市公司经济利益以及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的时候,某些基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绝非仅是排名倾轧之类的所谓“黑社会”现象就能解释的。联系到当前国际热钱黑云压城的背景,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粗更长的黑线。

      显然,基金问题的要害在于为什么它的潜规则有着太多的“黑”也有着说不清的“红”,唯独却没有“信托责任”?在笔者看来,当问题回到它的原点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和全力挺起的不是什么别的,就是信托责任。信托责任,只有信托责任,才是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须臾或忘的唯一前提、唯一基础、唯一原则,或者不妨也可以说是唯一理由。否则,无论如何去规范基金,到头来都不免将是走向善良愿望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