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封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1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规划超预期 产能过剩“阴云”笼罩汽车业
    经销商提前“过冬” 整车企业“唇亡齿寒”
    黑暗的六月
    资金链绷“裂” 汽销商倒闭暗潮涌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链绷“裂” 汽销商倒闭暗潮涌动
    2008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当中国整车企业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身处第一线的汽车经销商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在销量不济、积压严重、贷款难等几大因素的制约下,经销商们本已脆弱的资金链命悬一线,曾经创下“三个月收回成本”神话的经销商暴富已经不可复制,只剩下一批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经销商们。

      一旦汽车业调整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则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决堤”将在经销商这个最薄弱环节一触即发。业内预测,2008年,中国将迎来经销商倒闭高潮,约三分之一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将倒闭或被兼并!

      ⊙本报记者 吴琼

      

      浙江杭州众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债务门”事件,将经销商资金链紧张局面推向一个高潮。

      7月8日,来自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下城区人民法院、上城区人民法院的消息显示:三家法院共接到22起诉讼,浙江杭州众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及其总经理吴端平涉案金额超过1.1亿元。

      目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资金困境和经营困境:经销商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维持现状、三分之一盈利。而中国汽车物流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进军更进一步指出,“经销商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维持现状、三分之一盈利已是过去式。现在的情况更加严峻,亏损面更大。”

      是什么令汽车经销这个曾经的暴利行业走向困境?未来汽车经销商又将走向何方?

      

      两大外力扯紧资金链

      多家汽车经销商已经开始担心今年的盈利,有些经销商甚至打算改行。据了解,4S店的销售利润率不高于7%,而4S店的店面折旧、银行利息、员工薪金、固定财产保险等月运营成本约为60万元。月销量1000万元为盈亏平衡点。如果低于这一数字,那么,该经销商很可能一年“赔本赚吆喝”。据今年上半年数据看,三分之一经销商亏损势在必行。

      沈进军指出,“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并不是单方因素作用引发的,而是宏观形势、厂商两大外力共同作用所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多或少影响了短期汽车需求。而从中长期看,购买力不足是引发经销商亏损的最深层原因。广州丰田总经理冯兴亚认为影响购买力的具体因素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人民币升值,物价保持较高上涨水平,油价上涨等。

      而在多家经销商看来,厂商是导致其经营困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大量压货、厂家密集铺设经销商网点等已经在业内引起较大不满。

      据了解,多数经销商已经出现严重积压的局面。按照正常规律,销售与库存达到1∶1的比例是合理库存。但北京现代等五个主流品牌的多家经销商库存均超出正常水平,部分经销商达到1∶1.9,最高的甚至达到1∶2.5。这样高比例的积压,无疑增加了经销商的运营成本。以一家4S店月销量100辆、单车售价10万元计算,为这些库存,经销商需要向厂家支付1900万元至2500万元购车款,这无疑令本已脆弱的经销商资金链绷得更紧。

      了解经销商的沈进军进一步指出,“厂家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布销售网点过于密集,也加重了经销商的压力。一个品牌在一个城市建几十家店,这在全世界都罕见。”

      尽管如此,经销商对此却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在现行的品牌经营管理办法下,经销商必须获得厂家的授权才能拿到车,而车是其未来盈利的来源。

      

      经销能力决定生存状况

      尽管处境好于众诚汽车,但多数经销商的资金链已经开始短缺,如何寻找资金来源成为其最苦恼的问题。

      据了解,多数经销商约四分之一为自有资金,最高对外借款额达七成。这主要是因经销商的支出结构和实力所致。汽车经销商的支出包括:日常运营、促销推广支出、购车支出,尤其是购车支出占最大比例。按照中国汽车业的惯例,经销商进货时不能赊账,因此,经销商普遍自有资金不足,需要向银行贷款。

      汽车经销商的资金流程是:经销商先向银行借款,用此向厂家支付购车款,然后拿车;等将车辆卖车后,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在这个环节中,经销商自有流动资金缺口、银行贷款额度和期限、购车金额、销售车辆的速度(或回收资金的速度)环环相扣,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可能引发经销商的生存危机。

      近几个月来,经销商在这四个环节都碰到了难题,贷款难尤其令经销商头痛。据了解,由于银根紧缩,银行放贷较为谨慎。经销商如成功获得银行贷款,需要厂家提供担保,且须支付不菲的保证金。此外,经销商资金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在提高,经销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约在9%至10%,如果从民间融资,月利能低于3%已较罕见。

      此外,由于市区大面积土地难求,经销商建店成本提高,因此只能转向较偏远地区,客流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销售。

      不过,在多数经销商疲于奔命之际,有实力的经销商资金仍显得较为充足,并加紧铺设网点。永达集团在中高端车市场的动作明显加快:6月下旬,永达集团在上海投资第二家宝马4S店开业;7月上旬,永达集团投资的沃尔沃汽车上海永达4S店开业,投资金额超过1500万。

      对此,沈进军客观地表示,“亏损也有经销商自身的原因。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的经销商盈利呢?这就是经销商能力的问题。”

      盈利的经销商多有几大特征:一是具有强势品牌效应,如上海的永达汽车集团、东昌汽车集团,其总销量大,具有运输等方面的规模效应,从而能保证利润;二是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店或者具有优势资源的店,能够通过维修收入来补贴销售亏损,从而维持经营;三是豪华车经销商,具有市场垄断优势且不易受到宏观调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