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封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欧洲央行来自火星,
    美联储来自金星?
    如何防“热钱”兴风作浪
    罗杰斯疑似一个著名的小散户
    完善公司治理,我们还要支付多大代价
    治理通胀,治本之策还看缩小收入差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防“热钱”兴风作浪
    2008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石胜利
      ⊙石胜利

      

      “热钱(Hot Money)”是充斥在世界上,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一旦机会到来,它们就会兴风作浪,拿走财富而留下一片狼藉。因此,有人把到中国的热钱称为“堰塞湖”。

      “热钱”的确可怕,它有着无坚不摧的辉煌历史。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比如越南。越南出于对资金的需求,始终未对“热钱”进行限制,甚至还出台了一些鼓励性措施。越南的初衷是利用“热钱”,缓解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但是,“热钱”从来都是利用别人而不是别人利用的,当它通过推高房价和股市双双获取丰厚利润后突然撤退,使越南股市在短时间内跌幅超过60%,房价跌幅超过50%。热钱获利走了,留下的是伤痕累累的越南。

      如果汲取越南的教训,或许,我们更应该警惕。因为在我国的“热钱”更多。“热钱”数量越庞大,一旦发威,危害就越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发布的最新报告警告,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累计流入中国的“热钱”多达17,542亿美元(约合136,828亿人民币),约为2008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104%!张明强调:“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当前的巨额外储未必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充足。”

      那么应该如何防止“热钱”兴风作浪?

      首先当然要采取各种措施,堵住“热钱”流入的渠道,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但是,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这种做法并不令人乐观。据报道,王岐山副总理在威海调研时获悉,在当地,“热钱”甚至出现了一种更“生猛”的入境方式——搭乘渔船,现金直接入境。从这个细节上不难看出,“热钱”的涌入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仅仅采取堵的措施难免有疏漏,因为成本实在太高,我们的监管不可能延伸到渔船上去。

      我认为,关键还在于不给热钱牟利的机会。根据经验,“热钱”入境后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投资通道。“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在于获得利息、人民币升值收益以及资产价格溢价,据此推算,热钱的投资对象大致包括银行存款、股票、房地产三类。要防止热钱兴风作浪,也应该从这三块着手。

      就目前而言,“热钱”存到银行并不合算。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升值幅度将达到10%至15%,再加上中美两国利差倒挂因素,从理论上来看,只要能把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存入中国国内的银行,就可以坐享12%至17%的无风险年利。但是,这种计算没有考虑“热钱”所面对的时间成本等因素,也没有考虑“热钱”承担的风险因素,如果考虑到这两大因素,“热钱”的这种套利行为一个是获利并不丰厚,一个是风险大,撤离难,另外,也容易被查处。

      因此,笔者认为,热钱到中国,很可能是三个选择:一是大批量收购中国的矿产等资源;二是投资于股票;三是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尽管很多人倾向于认为,“热钱”青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我认为,由于房价仍然处于高位,热钱向这一领域涌入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在中国收购矿产等优质资源,或投资于股票。

      事实也正如此。目前,热钱加快了在中国收购矿产等资源的步伐,从和田玉到金矿,外资身影不断涌现。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当下,“热钱”通过收购中国的矿产资源和其他优质资源,不仅能够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还能坐享人民币升值及资产升值之利。面对这种疯狂的收购,政府应该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予以限制。同时,应对股票账户进行严格的监督,对实名制进行更严格的核对,将每一个账户都纳入监管范畴,对资金异动的账户特别“关照”,不给热钱涌向股市的渠道,以避免热钱的进出加剧股市震荡。我认为,只要管好这两大入口,“热钱”想在中国兴风作浪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