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8 年 7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多头行情不期而至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A股市场已经走出独立行情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8年07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右半球”上升行情确立

      李志林(忠言)

      连续九周单边下跌之后,本周终于收出一根令人扬眉吐气的187点大阳线。究竟是反转还是反弹?市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周四周五的盘中跳水更加深了市场对“反弹夭折”的担忧。但笔者认为,此概念之争并不重要,可以搁置勿论,从日K线图看,至少可以确认右半球上升行情开始了。

      标志一:见底后连涨三天,大涨250点,为今年来首次。自5月以来,大盘不乏中阳线或大阳线,但均是“反弹一日游”,次日便重归跌势。自6124点下跌以来,能连续大涨三天的只有去年11月28日那次,从3159点—3737点,历时一个半月,涨幅为18.3%。由此可以认为本周连续大涨三天异乎寻常,至少是右半球的一次中级行情。

      标志二:在无重大利好刺激的情况下,一举收复20日均线。今年上半年,除“4·24”政策组合拳之外,大盘始终受制并远离20日均线,但本周第二根阳线便征服了20日均线,第三根阳线更远离了20日均线120点之远,并连续四天收在20日均线之上。这表明行情转入右半球的上升态势是有效的。

      标志三:放量上涨,大头肩底已现雏形。6月30日,沪深两市创出了626亿地量,但本周三、周四则为1604亿和1540亿,放大了1.5倍,周均量也达到1400亿,放大了1.2倍。股谚云: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唯独成交量不能骗人。真金白银代表的是资金的流动性,在低位的流动性越强,行情的时间和空间就越大,尤其是右肩的放量,加上大幅震荡洗盘,更增大了构成大头肩底的可能性。后市一旦大肩底明确,上升高度将十分可观。

      标志四:“右半球”下跌行情达到极致。自6124点以来的大调整,论时间,长达8个半月;论空间,暴跌58%;论估值,平均市盈率从69倍降到20倍;论股市功能,一大批股票跌破发行价和增发价,股市的融资和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投资功能等已全然丧失;论人气,2566点时已陷于绝望。自4月21日至7月11日的57个交易日中,沪市在3000点—3800点成交了3.45万亿,在3000点—2500点成交了1.4万亿,换手率为120%。这1.4万亿均为3000点下方的“跳楼价”,主力低位吸筹很充分,此时展开右半球上升行情可谓否极泰来,比3000点启动行情时的市场基础更为扎实。

      标志五:基本面预期改观。6月份CPI有望大幅降低,近期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六成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喜,四成上市公司预增50%以上。此时,暴跌了九个月的中国股市走出较有力度的右半球上升行情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3000点以下的战略性价值

      陆水旗(阿琪)

      始于6124点的大调整,一致公认的看法是估值泡沫破灭,经历了抄底“越抄越套”的悲壮之后,市场陷入了整体性悲观,目前已经很少有人敢于看多和乐于做多,乐观者的观点只是“谨慎看好”。笔者注意到,绝大多数“80后基金经理” 对本次止跌于2566点的反弹只看到3100点—3200点,他们谨慎的理由是,对比上世纪80年代的通胀形势,本轮通胀远未结束。笔者无意把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特征浓厚的通胀来与目前全球一体化时代的通胀作比较,但以“就市论市”的角度比较一下A股市场与当初日本和中国台湾股市泡沫破灭之异同,仍能得出3000点之下是战略性底部的结论。

      当初推动日本与中国台湾股市走向泡沫化的主要原因是外贸顺差巨增、本币升值、国际热钱大规模进入。泡沫破灭之后,日本股市3年内的最大跌幅是63%,中国台湾股市滞后于日本股市半年下跌,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下跌了80%。当时促使这两个股市泡沫破灭最直接的推手是国际上推出了日经指数的股指期货,以及海湾战争爆发导致国际油价大涨。日本与中国台湾股市当初的涨跌原因似乎与A股市场有些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一、日本与中国台湾股市的累积涨幅要远大于A股,台湾股市更是在泡沫破灭之前的5年内整整涨了17倍,涨幅大,调整幅度自然也大;二、相对于18年前的日本与中国台湾,我们对国际热钱有着更加严格的控制,热钱兴风作浪以及抽逃对行情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三、我们的股指期货还未推出,对行情的涨跌还不具有放大作用;四、18年前日本与中国台湾股市所对应的经济增长率、企业利润增长率要明显低于目前的A股市场;五、当初日本与中国台湾股市在泡沫完全破灭之后,市场估值水平仍高于20倍市盈率,而目前A股市场的动态市盈率已降低至16倍附近。通过以上比较可发现,即使参照最黯淡的股市行情,目前A股市场也明显进入了底部区域。

      目前大多数投资者仍在观察国际油价会否回落、宏观经济会否硬着陆并对此感到忧虑和悲观。然而,在3000点之下连“大小非”都不抛的事实表明,之前的深幅调整实际上已比较充分地消化了这些悲观的预期。就整体策略来说,如果几个月后这些悲观因素开始明朗并得到了改观或扭转,届时的行情水平必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反之,目前的负面预期如能得到确认,那时的行情定位最多仍是目前水平或略低一点,从这个博弈角度看,3000点以下的行情也值得重点参与。在空头肆虐的时候,最大的恐惧其实是恐惧本身。我们相信,后期行情站稳3000点之后,目前股市中的这些悲观预期和看空理由就会像6000点时的“黄金十年”那样逐渐销声匿迹。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巨资争购瑞福优先说明什么

      桂浩明

      虽然目前基金销售有点难,有的新基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就卖了几个亿,但也有例外,譬如瑞福优先基金最近打开申购与赎回,当天就有25亿元巨资参与申购。这一久违的市场盛况让不少市场人士感到振奋,是不是因为股市反弹,投资者的热情再度被激发了?

      瑞福优先是内地首批创新型分级基金中的一个,该分级基金中的另一个叫瑞福进取。这两个基金的投资是统一进行的,但在收益的分配上采取分级的方法。简单地说,当基金投资取得正收益的时候,与瑞福优先份额对应的部分收益划归瑞福进取,而在基金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瑞福进取要补偿瑞福优先的部分损失。实际上,这是在基金内部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划分出两个不同级别的子基金。很显然,由于杠杆效应的存在,瑞福进取的净值波动会比较大,作为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价格容易出现震荡,在股市上涨的时候,往往会有溢价;一旦股市下跌,其跌幅可能超过同期的大盘。去年9月上市以来,瑞福进取的价格最高曾达1.68元,今年4月最低下跌到0.61元,波动幅度很大。相对来说,瑞福优先的净值波动就较为有限,体现出相对稳健的特点。

      以7月10日的数据而言,整个瑞福分级基金的净值为0.709元,如果在获得瑞福进取补偿的情况下,瑞福优先的净值为0.934元。同理,支付了对瑞福优先的补偿之后,瑞福进取的净值为0.484元。当然,根据约定,瑞福优先的持有者要持有基金5年,才能得到瑞福进取的补偿,如果现在赎回的话,只能按照瑞福分级基金的净值来计算,也就是0.709元左右。这也是新投资者的申购价。这就形成一个套利机会:假设到2012年该基金满5年的时候,其净值状况与现在相比没有变化(假设那时的股市点位与现在相同,基金的业绩也与之同步)的话,现在申购瑞福优先的投资者就能获得超过31%的收益,每年平均收益大约在7%以上。而在同样的假设下,2012年股市只有下跌到2000点,现在购入瑞福优先者才会出现亏损。

      很显然,现在申购瑞福优先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风险,但程度是有限的。实际上,这也是现在赎回瑞福优先的持有者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的一种补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得到这样的补贴是十分不容易的,于是就引来了25亿元巨资争购。当然,这些资金能否申购成功,还要取决于原来瑞福优先的持有人会否赎回。根据规定,这次打开申购赎回,前提是总份额不变,也就是有多少赎回,才能有多少申购。一般估计下来,这25亿元资金中的大部分可能会申购不到。

      25亿元巨资争购瑞福优先基金,这件事并不大,但能说明不少问题。现在的市场并不缺乏资金,外围等待入市的资金并不少,但这些资金极其谨慎,有着很强烈的风险意识,在目前的条件下只会选择那些低风险的产品,对于进入股市仍然心有余悸。所以,25亿元巨资争购瑞福优先并不说明市场投资热情再度被激发,而是表明投资者对于股票这样的风险投资仍然缺乏足够的兴趣。评价现在的市场时有必要重视这样的现实。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行车与浓雾

      文兴

      有个人开车遇到迷雾,开着开着迷路了,停车观察,发现前面有一个指路牌,因为有雾看不清,费力爬了上去,凑近才看清:雾天小心驾驶!哈哈。

      其实我们一笑之后,都会有点苦涩的味道。不是吗?在股市中我们不就经常遇到这类事吗?

      在刚刚过去的6月,上证指数下跌了20%,月跌幅创14年之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错,真理。整个2008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50%,与深陷次贷危机、处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超过10%的增速,但为什么A股市场的表现如此差劲呢?

      有人说是投资者的问题,说中国股市的投机氛围太浓,以中小散户股民、基民为主的投资者群体还远未成熟。当上证指数达到5000点时,大多数人仍然在踊跃买入股票。然而,时隔几个月,指数跌到3000点之际,大多数投资者却选择抛售股票并将股价推向新低。这种说法公平吗?如果人们不是那么健忘的话,什么人在5000点时还在高喊“十年牛市”,2008年上万点?

      不能否认,不少投资者追求的是证券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收益,而不是上市公司发展带来的长期增值,在实际操作中则表现为“买涨不买跌”,在股票价值被低估时不敢买入,在泡沫产生时舍不得抛出。这种跟随市场短期走势追涨杀跌的倾向难道会随着这一轮牛熊转换而改变?笔者认为是不可能的,随着下一波升势来临,追涨杀跌会更为剧烈。

      那么,在股市中行驶的投资者这辆“车”的状况又如何呢?从总市值看,深沪两市总市值从去年年底时的32.71万亿元跌至当前的17.80万亿元,总市值蒸发了近15万亿元。沪市静态市盈率从去年年底时的60倍下降为当前的20倍。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617只个股被腰斩,跌幅超过四成的个股多达1038只;此外,在1543只有交易记录的股票之中,半年以来仅有78只累计上涨。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为4.34%,勉强保本的投资者为3.15%。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漫长的熊市中也极为罕见。这意味着这辆“车”也该大修了,指望它在天气差路况差“车”况也差的情况下行路,无疑会有不少“危险”。

      以在浓雾中山路行车的体会而言,现在的股市真像车队行进在山路上,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过,只要过了这段“浓雾”地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别人指责投资者不该这么不该那么的,但我们投资者自己千万别搞混了,没我们的事,只等迷雾消失。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融资受阻与大盘见底

      王利敏

      周线七连阴之后,本周大盘终于出现久违的周阳线,加上近日持续放大的成交量以及周线再一次站上5周均线,表明上周的2566点至少是一个阶段性底部。许多一直在等待政策救市的投资者感到很纳闷:近来并没有实质性利好,大盘何来强劲反弹?笔者认为,近日的反弹与股市内因有关,主要是作为股市基本功能的融资功能开始遭遇挑战。

      本周一上海证券报头版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密切关注。文章说,由于行情持续下挫,股市再融资功能受到严重的挑战,众多获准再融资的公司有的放弃核准文件,有的窗口期内推迟发行,有的大幅调整发行底价,有的采用不可控定价方式等等。据统计,2007年以来公布增发预案至今仍未实施的公司共有257家,其中159家在公告中明确了拟增发价,但110家公司上周末的收盘价已跌破拟定价,折价幅度超过30%的高达57家。至于中国平安曾打算以100元左右增发,股价最低跌到40元下方,更成为股市笑料。

      除了再融资之外,股市低迷使新股IPO也遭遇寒流。有12只次新股已跌进了发行价,中国太保A股大幅跌破发行价,导致其H股成了大难题。因为公司在A股招股公告中承诺其随后发行的H股股价将不低于A股发行价。A股何时会涨到30元上方实在是个谜。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每当股市的融资再融资功能遭到严峻考验时,大盘底部往往也就不远了。为什么两者关联度如此密切?

      有的人将股市的功能仅仅局限于融资,每当股市供求失衡大幅下跌时,不少市场人士纷纷呼吁放缓、暂停融资和再融资的节奏时便会招来当头棒喝:开设股市怎能不融资。甚至当中国平安提出天量再融资的荒唐要求时,市场的主流观点仅仅认为平安的融资额确实太大了,但融资本身并没有错。现在回过头来看,平安自以为是的巨资投资富通集团,至今已经亏了不少钱,如果放任其胡来,不知会有多少股民的血汗钱付诸东流。

      相对而言,股市的投资功能被许多人视为无足轻重,甚至当众多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时,冠冕堂皇的回答是:股市有风险,要认赌服输嘛。很少有人从A股市场缺失投资功能上看问题。试问我们的众多上市公司申请上市时,是否考虑过每年给投资者多少回报?而H股等境外股市,投资者的回报往往是公司管理层最注重的方面。

      如果说,股市见底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融资功能缺失了,那不能不是股市的悲哀,只有股市的投资功能显现了,那才是股市真正的长治久安。

      (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