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走访了华北地区几个主要的城市,在此轮调整中,华北地区的许多投资者亏损严重。从银行这边获悉,大部分的投资者是在去年9、10月份高点之后入场的,且大多为新基民,当初进入市场时大多从众,受周边人的影响,对基金了解甚少,对基金公司和产品没有辨别。
有调查显示,因主要投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有近八成基民上半年亏损30%以上。许多客户不愿意再投资股市,等着解套出货;有的投资者转向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许多客户对银行和基金公司产生了抵触情绪。
最近看到网上有基民在列举基金公司的“N宗罪”,其中包括起用菜鸟基金经理、借“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盲目扩张规模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去年229只非货币开放式基金共分红475次,有5只基金分红超过10次。有的投资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基金公司看重的是规模,基民看重的是收益,两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基金公司完全有为了扩大规模而不惜业绩的冲动。对基金业来说,面临着又一次“品牌重塑”和公信力建立的挑战。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从上半年来看,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在拉大,排名靠前的和垫底的基金之间的差距超过20%。有媒体指出,一些公司由于去年市场高点时进行大比例分红或者拆分,尽管短时间内扩大了规模,但使许多投资者套在了高位,损失惨重。
业绩为王,像去年那样“是只基金都能卖得好”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经过了这次调整之后,不少银行渠道和客户对于基金公司有了一定的辨识,有银行人士认为,此番调整将带来基金业的洗牌,一些基金公司由于亏损严重、排名垫底,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直线下降,将最终遭到投资者的“优胜劣汰”。而对投资者来说,在经历牛熊交替之后,对基金公司的投资风格和公司文化会有更深的体验,究竟谁是真正负责的基金公司,谁真正做到了“持有人利益至上”,市场会给出最好的答案,投资者心中自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