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六召开的由联合证券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数量化投资论坛”上,国内几位著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就数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实际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对此类投资今后的展望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其实早在1998、1999年的时候,我们就有过这方面的探索”,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数量组投资总监陈亮表示,“从2001年开始,公司也在数量化投资方面开始投入、研究和积累,当然最初做的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都是相对简单的,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交易制度、监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国内的量化研究始终面临着很大的约束和压力。不过,随着国内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善、创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市场成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目前国内做的这些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储备,这块的发展是非常有希望的。”
作为一项纪律性很强的投资,数量化投资在本质上会对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造成一定的约束,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那量化模式和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是不是一对矛盾呢?
陈亮认为,量化模型的核心优势在其“宽度”上,比如选股模型,它在短时间内筛选股票非常有效率,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可以替代。但在信息的深度上,到目前为止还很“肤浅”。长期以来,有纪律约束的基金在A股市场表现得不那么受欢迎,这和我们市场的完备度和完美度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单边多头的市场里,量化模式确实比不过“人”。不过尽管量化模式从形式上看和现有的管理模式是竞争关系,但如果能把视野拓开,从最基础的一些直觉、想法出发,找出两者的契合点并加以落实,反而能对投资回报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海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李延刚指出,数量化投资只是一个工具,从根本上讲起到一个和基金经理决策互补的作用。从目前的市场上看,尽管交易制度限制了数量化投资工具的发挥,但在解决“宽度”问题,即选股方面,该工具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连平指出,中国市场的经济数据与海外不太一样,所以数据噪声的识别与处理非常重要。同样的信息,有的基金经理用好,有的基金经理用的不好,这是对信息不同的挖掘和解读方式造成的。在充分认识信息并排除不必要的噪声之后再运用数量化模型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数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前景,陈亮表示,未来10年、20年间,如何把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长期提供这种对冲基金管理服务将是这个行业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李延刚认为,对基金公司来讲,量化投资首先的好处便是能避免某些不理智行为造成的损失,另外在管理方面能使投资流程标准化,促进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对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行业来讲,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方案,量化投资能促进行业多元化发展,达到一种百花齐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