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经济数据,孤立起来看,或许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如果把相关数据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不仅让人惊讶,而且也会使人生出警醒的疑窦来。尤其对相关经济政策的效果,及其实际受益者到底是谁进行检视,就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热钱”问题,便是如此。
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报告,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而截至7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266兑1。也就是说,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且幅度越来越大,而外汇储备也急速增加,且越来越多。
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而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964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2070亿元,同比多增13798亿元。也就是说,近几个月来,居民存款出现明显异动,其增幅之大,十分惊人。
再看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进口56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6%。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也就是说,出口增幅与贸易顺差明显下降,而进口增幅则大大高于出口。
这三组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说明什么呢?可以解说的角度很多,但有一点很蹊跷,这就是在出口增幅及贸易顺差明显减小的情况下,在进口增长十分迅速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储备却没有出现增幅下滑的局面,反而异乎寻常地大幅增加。而居民人民币存款也大幅上升。这表明,从各种渠道流进来的钱,流进银行储蓄的钱,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数量很大。
这都是什么钱呢?流进来想干什么,又有什么好处呢?除了正常的投资与贸易往来之外,不得不承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人民币升值和中美利差倒挂的套利机会来的。
据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陆前进先生的研究,目前,“热钱”也就是投机资本至少可以从五方面牟利。其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博取汇率与利率差价,综合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4%。而在资产市场如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其综合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23%,更不用说在民间借贷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投机了。
“热钱”在我们这里,居然有如此之大的活动空间,如此之高的投机收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相关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很值得反思,尤其是这些政策的实施,让谁真正得到了好处,很值得研究。
比如,本币升值三年来,尤其是最近这一年多来,国际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价格快速上升,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而在税利减调和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多重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反而是投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来享受了无风险套利的好处。
又比如,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管束下,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民间金融还不规范和发达的情况下,过于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使得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不得不向民间借贷市场高息融资,这就在无形中为投机资本提供了一个牟取暴利的通道。
此外,股市也是如此。投机资金要在股市中博取短线投机收益,市场出现暴涨暴跌,正是其最希望看到的投机环境,而对大多数投资者和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运行效率来说,却是十分负面的状况。
由此来看,对于相关部门出台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不仅要看其当期目标与效果,还要看其预后效应和综合效应,尤其要考虑谁是政策的真正受益者,谁是受害者,谁享受了政策的真正好处,要有预警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健康平稳运行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