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趋势不改。截至7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66,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31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7%,升值幅度首次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表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有利。特别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输入型通胀压力会有所减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半年铁矿石、成品油、大豆的进口价涨幅均在70%以上,远远超过了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真正的隐忧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受到冲击,其二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被无情掠夺。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净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带动。其中,净出口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归根结底是出口受外部需求下降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抑制所致。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以加工型为主的出口结构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此外,人民币快速升值还会吞噬我国的劳动成果。一方面,我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部分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贬值,外汇储备持有的美元资产必然会缩水。另一方面,人民币快速升值导致国际购买力增强,会进一步刺激进口需求。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企业进口所需外汇全部来自外汇储备。目前较低的购汇价与当时较高的外汇储备价形成的汇兑损益,则全部由国家承担,本质上还是由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埋单。
目前,高通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并存。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二者均有负面影响,本质上还是不合理的世界金融体系所致。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就享有了铸币税的特权,并长期形成双赤字的发展格局。我国人民辛勤劳动生产的商品,被美元白条购买后,持有的美元储备又以购买国债的形式流入美国,并长期忍受弱美元的盘剥。如此反复,等于全国人民在向美国输血。
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人民币加速升值有所防范。当务之急是改变美元“一币独大”的局面,即在一篮子货币中,调低美元的构成占比,有效化解和防范美元持续贬值的风险。事实上,欧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国,欧元在一篮子货币中的地位理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