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封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CPI和PPI仍居高位 从紧基调预计不变
    未来CPI将走向何方
    经济增速小幅回落是正常现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来CPI将走向何方
    2008年07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在国家统计局17日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关于物价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物价不断上涨考验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7.9%的涨幅意味着什么,将走向何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上半年CPI7.9%的平均涨幅,北京一位姓颜的老人表示:“物价上涨有压力。”

      统计数字显示,1至6月份CPI“7.9%”的同比涨幅,比1至5月份低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2007年开始,我国CPI一改前些年平稳运行格局而持续攀升。2007年3月以来,连续10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来又连续5个月超过6%。全年CPI涨幅达4.8%,为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这是最近4年来,政府提出的CPI涨幅预期控制目标数字最高的一年。

      “上半年7.9%的涨幅,比年初确定的目标高出很多,但没有超过8%,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而且上涨的态势在回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今年2月份,CPI涨幅达到顶峰,同比上涨8.7%。随后,涨幅开始逐月回落。5月份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8%以内,比4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比5月份又回落0.6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价格走势的环比情况看,5月份CPI涨幅比上月下降0.4%,6月份比上月下降0.2%。

      “当前,CPI涨幅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在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

      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采取9项措施来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健全储备体系,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等,目的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

      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种种考验。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都给调控物价带来了严峻困难。

      “CPI涨幅能控制在7.9%,已属来之不易。”张晓晶说。

      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不仅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其中物价上涨仍是最突出的问题。

      本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江苏、上海调研时指出,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

      “提出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更多的是从民生的角度考虑。”张晓晶说。

      6月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提出,要加强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确保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要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张晓晶认为,物价出现一些上涨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形成螺旋式的通胀预期。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控制物价的各项措施,目的都是希望把人们的通胀预期降到最低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要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稳定供求关系。同时,国家政策可以适当调整,加强对紧缺方面的调节,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

      应当相信,只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落实各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我国完全有能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