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一款直接投资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临面世前被撤柜,关于这只“出头鸟”是否被枪击而落的猜疑一时间甚嚣尘上。然而这个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产品亮点显著
这款名为“银期一号”的商品期货套利产品期限为一年,银行给出的客户预期收益率在10%-15%之间,它引来众多关注并非因其收益率处于银行产品的峰值,而因其是首个直接投资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银行产品。
早在6月份产品发布前夕,民生银行下发给各分、支行的一份产品宣传册中提到:“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国内商品期货的期现、跨期、跨品种套利。”而其中银行对资金的投向安排是50%期现套利,45%跨期、跨品种套利和5%的单边交易。也就是说,这款产品承诺将几乎所有资金都运用于期货市场套利,而没有固定收益类或其他的投资安排。
记者了解到,其实国内信托公司早就发行过直接应用于期货套利的产品,银行打新产品中也曾涉及股指期货和黄金期货方向,但不是因股指期货迟迟未见动静而变成了单纯打新产品,就是涉及的黄金期货只是挂钩而非直接投资而没走出结构性产品的范畴,而这款“银期一号”正是因为银行将全部募集资金交予信托公司直接投资于期货市场而吸引了众人眼球。
本质上是银信产品
“和目前风靡的信贷资产类银信产品一样,本质上这款银期产品也是一款银信合作产品。”一直从事产品研发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屹表示。从产品宣传册中可以看到,它的运作涉及四方机构:一家银行、一家信托公司、两家投资公司和两家期货公司。而四类机构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很有可能是期货公司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主动联系信托公司或者银行开发这款产品,这样只有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可以获得交易佣金,信托公司接受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指令操作2亿元资金,而银行负责募集资金,推广产品。”从分工来看,各家机构均可从管理费或者佣金中获利。也就是说,银行购买了信托公司的某个信托计划,只不过该信托计划由期货公司出任投资决策者。
但是,它又和以往的挂钩期货市场价格的结构性产品有着天壤之别。“结构性产品是利用衍生品交易,一般会在产品收益期间内设定几个观察日,再以事先与客户约定好的公式计算投资所得。结构性产品并没有直接投资。”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分析。
风险说法不一
对于期货,普通投资者或许会望而生畏,而这款产品是否如民生银行内部人员解释的那样,“这款产品根据银监会的规定不能承诺保本,但是实际上几乎无风险,保本承诺只是隐性的”呢?记者看到,在这款银期产品的宣传资料中特别强调了“停损机制”和“补损机制”,即产品净值低于初始值的95%时,触发停损机制,投资管理人进行平仓;当产品损失时,投资管理人负有追加资金,补偿产品损失的义务。但是由于该产品目前没有正式发售,民生银行也拒绝提供产品的详细说明书,我们很难推测其“补偿产品损失”的补损机制是否意味着保证本金安全的承诺。业内一位资深外资行产品专家表示,如果产品说明书中没有保本或者保息承诺,根据期货市场套利的原理,想要绝对保证本金安全几乎不可能。
对于银行决定用50%的资金投入到期现套利中的做法,上海联合期货分析师李甜甜解释道:“本质上套利的几种交易都会因局部的因素而发生异常情况,风险很难判定。但是期现套利风险相对较小,毕竟期货会最终向现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