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还需实质性措施
李志林(忠言)
股市的危机从来就不是仅靠舆论就能扭转的,中国股市历次大底部的启动从来是靠舆论和强有力的利好政策相结合才得以实现的。例如1994年325点—1052点,是靠三大救市政策; 2000年1341点-2245点,是靠新股按市值配售、推出开放式基金、大幅降印花税三大政策;2005年998点后的大牛市是靠股改和财政部拨专款给机构为股改保驾护航而实现的。就连被认为最自由化市场化的美国,自去年次贷危机以来,在经济面、金融面、市场面都恶化的情况下,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总统及时接连发表利好讲话,实质性的救市政策一个接一个地推出,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近日宣布禁止对19只金融股做空,对大机构做空操纵市场行为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遂使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跌幅小于20%,近日还连续暴涨。
舆论“维稳”必须得到机构同心协力的配合。人们看到,尽管有关方面一再要求机构“全力维稳”、“讲政治”,但曾被有关部门寄予厚望、被称为“战略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等超级机构,无论是在3500点—3000点,还是在3000点—2500点,都成了市场最大最坚决的做空力量,并且用对倒手法刻意“往下做”。这不仅使“全力维稳”的种种努力功亏一篑,而且将响应“全力维稳”号召而积极做多和坚守仓位的中小投资者一次次地推向深渊,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
当前全力维稳的关键是要在治市和救市上动真格,像抗震救灾那样全力出招。尽管有关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治市的规定、条例,但在股市危机面前,只是隔靴搔痒、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已。例如,股改对价比例过小、新老划断后上市的新股(尤其是超大盘股)的巨量低成本“小非”仅一年即可解禁;过去两年扩容失控,因高溢价发行而导致121只新股“破发”;对机构普遍使用“对倒往下做”等操作市场的违法行为未加严厉监管,听任股市暴跌等等,至今毫无认识和反思。
不管是“救市”还是“治市”,还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妨倾听市场意见,有效拯救股市危机的办法有的是,例如,可参照越南和巴基斯坦的做法,将涨停板定为10%,跌停板定为5%;可参照美国证监会最新紧急限空令,在大小非解禁期间,对沪深股市50大权重股限制做空,如日跌幅上限为1%;大张旗鼓地重申“对倒违法”(违背《证券法》在美国要坐牢,但绝大多数基金操盘手可能不知道),对基金、机构联手对某一大盘股砸跌停的操纵市场行为展开大规模的调查,一经查实,对操盘人给予经济和法律的处罚;鉴于各种维稳手段收效甚微,宜采用经济手段,尽早成立平准基金,与其投资数千亿美元次级债和房贷债在美国亏损,还不如拿来做平准基金买A股,既可有效稳定股市,还可稳获其利。在我看来,现在是有关部门使出全力来“全力维稳”的时候了!若此,奥运行情、补3200点—3300点缺口行情仍可期待。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新机会将在过度悲观中产生
陆水旗(阿琪)
通胀和经济及企业利润增长预期降低是当前行情积重难返的主要因素,在行情已进入超低空运行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不断调低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甚至有部分机构悲观地预期2009年上市公司整体利润会出现负增长,普通投资者在这种鼓噪下对股市感到绝望。
形势真有那么悲观吗?今年第一季度所有A股整体盈利同比增长率为28.7%,若剔除受到价格管制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板块,所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实际上同比增长了68.4%。目前为止已预告中期业绩的上市公司中超过60%的公司预增或预盈,13只银行股中有9只预增幅度在50%,这预示着中期整体业绩增长率再超市场预期已成定局,也为全年能有较好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目前,调控基调、通胀形势、货币或财政政策、企业利润率变化趋势全“挂”在国际油价上,国际油价的变动无非回落、居高不下两种情况,如果国际油价自发性回落,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此,通胀压力得到缓解、企业成本降低、“世界工厂”的马力得到增强……虽然需求可能会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而降低,但仍有助于我国经济与企业利润恢复增长,更不会使我国经济硬着陆。从目前形势看,国际油价出现自然回落甚至是迅速回落的可能性极大,原因很简单,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降低的大形势下,国际油价不可能一直背道而驰。
即使国际油价未来仍然居高不下,也不一定会导致企业整体盈利大幅降低,反而可能会有所增长。原因很简单,国际油价若继续高涨,有关部门必然会进一步放松对成品油和电力等公共商品的价格管制,由于国内两大石油企业和五大发电企业都已上市,提高油、电价格的成本是被整个社会所分摊的,而提升的利润却通过这两大行业集中到股市中,虽然部分中间行业的上市公司利润率会降低,但在权重作用下,整个股市利润总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与成熟股市相比,A股市场外生性增长的特点突出。6月份,已有12省(市)的国资部门下发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地方国资整合的具体文件,并纷纷制订了2010年年底之前资产证券化率的时间表。央企与地方国资的整合、政策性行业重组、全流通形势下的商业性重组所涉及到的优质资产注入等都会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
很显然,股市形势远没有悲观者预期的那么恶劣,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降落至16.20倍,与17.43倍动态市盈率的香港中资股、15.5倍动态市盈率的香港国企股、15.5倍动态市盈率的日经指数、14.45倍动态市盈率的道琼斯指数相当。因此,完全可以认为,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与成熟股市接轨。但在估值水平接轨之时,足以傲视全球的超过10%以上的GDP增长率、20%—30%的公司利润增长率、人民币不断升值等新兴市场特征却被完全忽视,这或许就是A股市场新的战略机会所在。(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且看美国政府如何拯救“两房”
桂浩明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近一年之后,最近又有了新的发展——拥有或担保了美国房屋贷款债务近一半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被曝要对超过110亿美元的贷款进行赔偿,更有国际大行认为,“两房”若要化解目前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要在市场上筹集超过750亿美元的资金。于是,“两房”的股价在一周内快速下跌了近50%,从而引发美国股市大幅回落。
此时此刻,美国政府坐不住了,它紧急宣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拯救“两房”,这些措施包括财政部提高“两房”的借贷额,在必要时买入“两房”的股票;美联储同意“两房”通过贴现窗借贷;纽交所则暂停对“两房”股票开放卖空操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两房”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其发行在外的债券价格回升,股价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反弹,房地美新发行的短期票据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随着这两家大型金融公司情况的缓和,美国股市也摆脱了连续下跌的被动局面。
不过,美国政府对“两房”的拯救不是没有阻力的,来自市场方面的反对意见是,“两房”虽然属于“政府赞助企业”,但按规定,政府并没有义务对它们发行的债券进行担保。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既然购买“两房”债券的人获得了比美国国债更高的利息,所以也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即便这些债券的购买者是外国政府,美国政府也没有理由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其埋单。对于“两房”股东来说,则反对美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向“两房”注资,如果政府在股价很便宜的时候通过增发进入,无疑会摊薄老股东的权益。所以,在美国政府宣布一揽子拯救“两房”的计划后,其股价一度还是明显下跌的。但美国政府不为所动,因为在它看来,从表面上看政府似乎是在拯救“两房”,实际上却是在拯救美国金融机构的信用,防止危机继续扩大,避免美元汇率大幅下跌,从而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
一直以贯彻市场经济最彻底为标榜的美国政府,在两家房产贷款公司发生危机时以各种手段直接进行拯救,听上去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而且即便有争议,但它确实是做了,而且没有丝毫犹豫,这是很值得我们思索的。显然,市场经济并不拒绝政府干预,即便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证券市场,在按规定政府对具体的公司没有担保责任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仍然要干预,这说明什么呢?是美国政府明目张胆地违反市场经济规则吗?实际上,美国政府是把“两房”的危机当作整个金融市场的危机,而它需要做的就是挽救危机、化解危机。所以,它可以拒绝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反对意见,不理会“两房”股东的反对,坚持其拯救行为。这也许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终极保护。
中国股市现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指数打了对折,股票价格打三折的情况也很多。当然,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很复杂,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样的。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股市下跌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作用很大。人们需要思考的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政府究竟是不是也应该进行适度的干预呢?当然,干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大可不必照抄美国,只是,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不断地放大。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十大金股”与荐股能力
文兴
股市行情不好,出现的问题也会多,投资者的话也会难听点。
当初,一轮熊市下来,总会倒掉几家证券公司。通过几年整顿,券商倒闭的风险不大,不过面临的市场指责还是免不了的。最近对券商的批评是针对其研究部门,大盘从年初的5000点被腰斩,表明各大券商年初时对大盘走势的预测错得离谱。
根据30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的2008年“十大金股”统计,万科A、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建设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国航、长航油运、恒瑞医药、泸州老窖、格力电器和双鹤药业这15只股票的推荐率最高。我们就来逐个检验“金股”的半年成色吧:中国国航、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万科A和中信证券6只股票的股价被腰斩,进一步的检验令人啼笑皆非——中国国航今年以来累计跌幅高达64%,为“十大金股”中表现最差的品种;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紧随其后,跌幅分别达62%和59%。中国石化、万科A和中信证券的跌幅为55%、53%和50%,虽然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未跑输大盘,跌幅也在40%以上。客观上也非“金股”可言。
这些专业研究机构已经被熊市搞得灰头土脸,但感觉受到“欺骗”的投资者依然不依不饶——就在各大券商都将大盘股列入“十大金股”、喋喋不休地称2008年主流热点仍是金融股和地产股之际,也正是机构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抛售上述品种之时。“这或许是掩护基金出货的烟幕。”有不少股民这样认为。
权且来假设几个如果吧:
如果2008年不是熊市而是“牛市下半场”呢,指数可能已经冲上10000点了吧?那就不会有人批评专业研究机构,反而会想方设法打听专业研究机构下半年的金股吧?
如果2008年重现“一九”现象——不管大盘只炒“金股”呢?是不是会有人说到底是专业研究机构,研究能力就是强。
关键是背景发生了变化,同样是基金经理,牛市就看王亚伟,以致形成了王亚伟时代。2008年在大跌的背景下,敢于砍仓就是高手,是不是又成就了另一位基金经理——熊市开启了“美女基金经理”时代,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达36%,而同期东吴双动力基金仅下跌了22%,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名列第一。其掌舵者正是目前各大网站的红人——美女基金经理王炯。如果基金真的会呼风唤雨,何至于此呢?要知道在这一轮调整中,不少基金经理在6000点逃顶之后,倒在3000点至4000点的“抄底”血泊中。
券商研究部门2008年的“金股”错得离谱是因为荐股能力吗?看了本文就不难明白,持久战和速决战,须看情形而定,股市也是如此。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市场主力与不作为
王利敏
本周大盘再度走弱,原因有很多,如美国次债危机再度恶化、从紧的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迹象等,然而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作为主力的基金群体的不作为。
虽然上周人们看到了沪市日成交量重上千亿的喜人景象,但本周日成交量再度萎缩,有关数据表明,上周行情再次如火如荼之际,基金群体非但没有大幅增仓,反而大肆减持钢铁股、地产股等重仓股,导致原本准备趁大盘回落整理之机建仓和增仓的投资者踌躇不前,原本对行情开始看好的投资者由多转空。毕竟很少有人会对没有主力参与的行情有信心。
回顾本轮大调整,短短8个多月,大盘的跌幅超过了4年大熊市,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与基金群体过分庞大、过分同质化、过分羊群化有关。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近几年市场各方一直倡导的,但问题是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的仅仅是公募基金,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群体的快速发展最终导致了同质化、羊群化,其结果必然是,当这股市场力量看多时,大盘扶摇直上;当这股力量看空时,股市则快速下跌。原因很简单——市场中的其他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人们注意到,去年大盘上涨到5000多点后,市场估值已高得出奇。然而,源源不断发行的新基金开始建仓,基金的排名效应使蓝筹股泡沫不断加大。而当大盘出现回调时,该群体先是不以为然,以抱团取暖来应对趋势性逆转。直到大盘跌到4000点一线时,基金群体终于发现先前的操作属于逆势操作,开始全面做空。大盘由此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一口气暴跌到2990点。“4·24”政策性利好一度使基金成为被轧空的一族,但3000点再度被跌破,又使基金群体找回了“空军”的感觉。从此,多方队伍中再也难觅公募基金的身影。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发现了基金的多种习惯性操作手法。第一是不作为。在多次大盘上攻过程中,基金往往扮演观众的角色。尽管市场各方力量都在为难得的反弹添砖加瓦、忙得不亦乐乎,但基金群体则无动于衷。由于成交量不能持续放大,反弹不得不一次次夭折;第二是乱作为。每当题材股炒得较热,市场人气开始回升时,基金往往会突然拉升一些权重股,给人的感觉是个股热点转到蓝筹股了,但最终又无力炒作蓝筹股,结果弄得市场无所适从,导致行情退潮;第三是反向作为。出于私利,经常在一些关键点位用权重股砸盘,使得原本有望走好的行情夭折。
本该为市场维稳作贡献的主力,居然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反向作为,不能不让投资者心寒。他们这么干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种说法是生怕股指上涨,基民会大规模赎回,所以喜跌不喜涨。另一种说法是不少基金经理太年轻,被此轮大熊市吓懵了,有点不知所措。
(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