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信息大全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聚焦基金二季报
  • B3:聚焦基金二季报
  • B4:聚焦基金二季报
  • B5:聚焦基金二季报
  • B6:基金·基金一周
  • B7:基金·基金投资
  • B8:基金·投资基金
  • B9:基金·投资基金
  • B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7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上市公司
    大股东持股将拍卖
    S*ST盛润股改或受影响
    数据揭示:山东京博加仓国通管业
    重组方案出炉 ST太光液晶板上起舞
    上海电气
    吸并上电股份上会
    第一食品吸纳“和酒”方案获高票通过
    再施资产置换 *ST金果转行采矿业
    拟注资产不完整 S*ST兰光重组搁浅
    银河科技
    中期预亏2500万元
    中国中铁、长虹等15个品牌
    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通化东宝
    胰岛素项目试车成功
    棱光实业
    将披露资产重组预案
    *ST迈亚
    获4900万财政补助
    两公司中期业绩大增
    博瑞传播
    开拓户外媒体再注发展活力
    两公司
    资产重组方案获批
    债券短融券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主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券短融券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主流
    2008年07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璐
      ⊙本报记者 王璐

      

      受市场环境和银根紧缩及贷款成本趋高等因素影响,通过增发、配股方式进行再融资遭遇尴尬,“成行”比例较往年降低,上市公司正积极拓展再融资渠道,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即“分离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方式明显较受青睐。

      据统计,自2008年1月以来,超过4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融资事宜(包括再融资预案和已经实施的再融资)。在已经实施的133件案例中,发行可转债、分离债、公司债和短融券的公司达51家,将近占了四成“江山”。另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再融资规模接近4000亿元,远超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股本融资方式的融资规模。

      这一现象和以往相比有明显不同,记者还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公司债是房地产上市公司首选。本周,北辰实业将发行17亿元公司债。此前,已有包括保利地产、新湖中宝、万科、金地集团在内的房地产公司已经发行了公司债或者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放行”。

      其次,分离债成为一些大型上市公司青睐的再融资工具。年初,中国石化发行了300亿元分离债,随后,上港集团、中远航运、中兴通讯、赣粤高速等也先后发行该种债券。从预案来看,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中国船舶等17家公司也将发行不同规模的分离债。

      第三,短期融资券渐受青睐。短期融资券自2005年5月开闸以来,上市公司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今年,已有上海电力、长江电力等多家公司完成短融券发行。

      对于上市公司这种拓展再融资渠道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有较大的可取之处。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股指跌跌不休不仅令投资者损失惨重,导致其不愿意再投资股票,也让上市公司苦不堪言,并使不少公司通过增发等方式再融资的计划一再受挫。这样,上市公司选择其他方式进行再融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变通。

      另外,无论是可转债、公司债,还是短期融资券,都具有融资成本低廉、发行效率高等特点,这对需要资金的上市公司而言极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