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诺奖得主马斯金被问及150美元的油价,他的回答是“可能还不够高”,其理由是在高油价时代,人们才会努力寻找替代能源。
同样记得年初南方基金推介投资策略时,投资总监王宏远力推农业食品股,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上百年以来形成廉价农产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再远一点,2003年除夕之夜,我家乡湖南一个小山村的夜空整晚都绽放着“煤老板”放的烟花,昔日高考落第的伙伴早已腰缠万贯,即使“入地三尺”挖煤做苦力者也挣了几倍于昔日的工钱。对照这几年煤炭业上市公司的股价,你会发现,昔日没人看得上眼的“煤黑子”已经开始闪金光了。
凡此种种,都表明基础产品、资源都已踏上价格攀升之道。其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国际上共同的反应将之归结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想想也是,不提“金砖四国”再加南非墨西哥,单以中国加印度,人口就占世界三分之一强,如果人们普遍像欧美一样开上汽车,汽油会多烧多少?钢铁会增加几倍?而即使每人能吃上肉,又得多养多少头猪?而这还不算非洲那几亿仍然没走出贫困泥泞的黑皮肤兄弟。就是说,欧美过去低价享受的资源是建立在中印人民穷苦基础上的。
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成长道路或许更清楚。打开国门后,以土地、税收、低廉的人工将境外资本吸引进来,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车间,此间中国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就是要素成本的低廉,尤其是成千上万从内地赶过来争相竞聘的农民工,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刘易斯拐点”出现了,农民工也有不够用的时候,人工成本开始攀升的不可复归之路,所有基础资源和产品,包括土地、能源、人工、食品在这一点汇集起来,使迄今尚存的中国经济模式:即资本与廉价要素简单结合模式变得不可持续。
模式之变已是不可避免,然而新模式还在孕育之中。因而对于新的发展模式,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全面的描述,但新模式一定有这样的内涵:基础产品和要素价格将不再便宜,他们将与资本一道参与对经济成果的分享。指望农民、工人、矿工等普罗大众辛勤工作但收入微薄苦苦度日,资本和政府独享利润税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新的模式下,一定是要素价格高企,而制造利润微薄的时代,企业要获得更多收益,必得努力创新!
因此,期望油价煤价会再降下来、工人薪酬降下来、大豆玉米稻谷价格降下来不再现实,他们攀升之后一定会在高位驻扎下来,对于简单制造的沿海出口业,靠低估人民币或退税已经解决不了问题,财政支持他们创新图强,进行产业升级才是正道。房地产业既有的模式只是将土地拿来后,由低廉的农民工按图纸砌砖垒瓦,然后自己坐享暴利。现在房市萧条正是因为房地产商(或许还要加上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将全社会压榨的结果,它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因此对于房市,简单地放松信贷来救它,不但会鼓励这个不可持续的模式,而且也不仁道。
联想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意味深长。对于模式之变,中央早已洞悉,因此才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而当前“从紧货币政策+扩张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正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无痛的紧缩”,在痛苦中调整自己,创新发展模式,正是经济社会的成长之道。如果这时政府过于“父爱主义”,将调控腰斩,则是为了部分企业的一时之乐而舍中国经济万世之福了。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