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5:特别报道
  • 6:信息披露
  • 7:金融·证券
  • 8:金融·证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观点评论
  • 15:时事国内
  • 16: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产权信息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矿老板”、温州炒房团现身 数十亿民间游资“横扫”京沪商用楼
    IDC报告预计
    2012年全球网民超19亿
    新车积压创4年新高 产能过剩已“露头”
    中国车企能否安然“过冬”
    空中网总裁杨宁:
    无线互联网将受益3G应用
    否认合资公司清算 达娃分手谈判受制价格
    机场协会公布欠费榜单 鹰联航空居恶意欠费榜首
    产业结构调整
    “阵痛期”也是“机遇期”
    股东呼吁雅虎让步
    与伊坎组建混合董事会
    美国大陆航空
    二季度亏损300万美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车企能否安然“过冬”
    2008年07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中国汽车业是否会重新经历与四年前相同的阵痛?

      曾记得2004年因需求不足,多数汽车企业无法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经销商被迫大量吃货,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链都紧绷绷。2005年中国汽车产能利用率创下新低,为58.6%。

      与积压、产能过剩同时而来就是全行业的盈利下降、多数企业的亏损。2004年,汽车业销售收入为533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346亿元,同比下降21%。汽车业的行业利润率由10%下滑至2.3%。2005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9.89%,三分之一的企业亏损。

      与2004年不同的是,目前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均看好中国汽车业的长远发展。纵观海外各主流国家的发展史,在其国民财力大幅增长的阶段,汽车都是消费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们承认汽车业并未进入长期拐点,但阶段性寒冬来临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车企们能否安然过冬取决于两点:其一,是否充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在内部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在外部和经销商团结一致,而不是为贪得一时销售排行榜上的好名次而大量向经销商压库。是否真正能做到以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真正做到零库存?

      其二,为打持久战准备了多少粮草?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应对眼前难关?是否做好了回暖时的产品研发和投产准备?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通用汽车学习。在经历了数次危机后,即将迎来百年诞辰的通用汽车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中。但通用汽车并没有压缩研发开支,也没有放弃新能源产品的生产。他所做的只是一边卖掉不赚钱或者赔钱的产品线,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来支持现在赚钱的市场(新兴市场)、未来有空间的产品(新能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