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市场资金还是比较宽裕,但是有钱的是基金公司,而不是国有大行。”货币市场的资金格局从来没有过这样大的变动,全国性商业银行通过质押式回购融出资金的比重不但开始低于银行、农信社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而且绝对比重也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低于三成。
中国货币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上周三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质押式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比重开始低于“其他金融机构”之后,资金不平衡的格局继续“恶化”,周四、周五连续两个交易日全国性商业银行都在市场中净融入资金,并且规模达308.01亿元和113.03亿元。昨日,这一融出资金比重继续低于三成,仅为32.23%。
“几家大行基本都不出钱了,”市场交易员指出,“甚至还有两家在大规模融入资金。”这些曾经在资金市场中长期作为卖方的机构不知不觉中身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到处筹钱。
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资金面的紧张可能主要是由于本月是第三季度的第一个月,按照周期规律,银行倾向于在季初积极放贷,因此债市的可用资金被大为压缩。但是某国有大行的交易员并不认同这种判断,“我们从上个月开始就资金紧张了,也不是从7月才开始的。”她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后的累积作用开始起效,才是造成银行手头紧张的重要原因。
但重要的是,以中农工建四家为代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其交易动作往往对市场有着重要的风向标和心理暗示作用。“他们要钱规模都很大,有的都是10亿元起的,”某基金公司交易员表示,大行对于单笔资金规模的要求很苛刻,小机构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往往只有处于同一梯队的其他几家大行有了富余资金,几乎全额提供给了他们,才能满足需求。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其他机构无法从大行融到资金,产生了市场流动性偏紧的错觉。
不过,从资金价格的表现来看,还难以得出流动性紧张的结论。从上周起,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直保持稳定在2.6%-2.8%区间,成交规模最大的隔夜回购利率企稳在2.5%附近,也看不出资金紧张的继续。
答案就在于,站出来为市场提供粮草支援的,主要是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其他金融机构”。昨日,这部分机构的资金规模占融出总量的比重是48.67%,远高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32.23%的比重,其最终净融出规模为565.82亿元。但这还不算多,其净融出规模在上周五时最高曾达到了1027.1亿元。
但是基金公司虽然手中有粮,却不能做到心中不慌。他们要时刻留意新股发行消息,而无法胜任资金稳定供给者的角色。大盘股中国建筑已于6月初过会,但迟迟未有发行动作,这成为悬在资金市场头上的一只“靴子”。一旦新股启动密集发行,基金公司无疑将把资金抽调出债市而转投股市,届时银行流动性如果没有改善,如何进行自保,将成为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