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利润和空间的市场,就会被盯得越紧。比起印度,中国汽车产业活得真够难的。
之所以将中国和印度汽车业相提并论,诚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所言:其实在两点上,印度和中国一样。其一,同为WTO成员国,印度1948年成为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一。其二,中国、印度均采取了同样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但欧美巨头们没有对印度提出诉讼,独独紧盯着中国不放。
其实印度出手比中国狠得多。印度按整车价值60%实行差别税率,进口值不足整车价值60%的按零部件征收进口关税,即税率为10%;进口值超60%的,按整车缴纳100%的进口关税。100%和10%如此悬殊,却没有招来发达国家的反击!
之所以印度未被盯上,并非汽车巨头们不眼热印度市场。印度也是较具潜力的一个国际汽车消费市场,尽管目前其消费能力远不及中国,但作为全球人口排名居前和经济增长稳定的国家,未来谁也不敢小觑其潜力。
在90%的税率差之下,当然会有不法之徒。但为什么印度就可以安然置身事外呢?综合来看,印度的补充措施比较充足,以至于让这些汽车巨头或者发达国家不敢贸然从事。
据了解,为了避免偷逃税,印度税收监管部门全线出动。第一招从消费源下手。既然买进口车者多为有钱人,那么就从社会名流下手,或没收名流的豪华进口车,或彻查蒙混过关的进口豪华车。第二招为动用重罚。根据相关进口税法,有偷逃税款行为的人将判处3年监禁或缴付罚款,甚至二者兼具。
周世俭指出,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开放的一个汽车市场。中国几乎是全球汽车的俱乐部,几乎所有能进来的车都进来了。但中国还落下了一个保护主义的恶名。这委实是一大冤案。
除印度之外,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韩国。尽管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汽车市场,但他们对于本国汽车业的保护真是少见。除了税务部门的配合外,韩国消费者也对本国产品极度支持。在韩国有一个说法就是“生土不二”,即如果有同类产品,那么,仅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