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零部件争端败诉 中国汽车业竞争力遭遏制?
    6月二手车市偏冷 小排量车逆势走高
    三家汽车商公布业绩 盈利高于市场预期
    中印待遇两重天
    尴尬柴油荒
    大众新能源战略另谋“出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印待遇两重天
    2008年07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越有利润和空间的市场,就会被盯得越紧。比起印度,中国汽车产业活得真够难的。

      之所以将中国和印度汽车业相提并论,诚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所言:其实在两点上,印度和中国一样。其一,同为WTO成员国,印度1948年成为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一。其二,中国、印度均采取了同样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但欧美巨头们没有对印度提出诉讼,独独紧盯着中国不放。

      其实印度出手比中国狠得多。印度按整车价值60%实行差别税率,进口值不足整车价值60%的按零部件征收进口关税,即税率为10%;进口值超60%的,按整车缴纳100%的进口关税。100%和10%如此悬殊,却没有招来发达国家的反击!

      之所以印度未被盯上,并非汽车巨头们不眼热印度市场。印度也是较具潜力的一个国际汽车消费市场,尽管目前其消费能力远不及中国,但作为全球人口排名居前和经济增长稳定的国家,未来谁也不敢小觑其潜力。

      在90%的税率差之下,当然会有不法之徒。但为什么印度就可以安然置身事外呢?综合来看,印度的补充措施比较充足,以至于让这些汽车巨头或者发达国家不敢贸然从事。

      据了解,为了避免偷逃税,印度税收监管部门全线出动。第一招从消费源下手。既然买进口车者多为有钱人,那么就从社会名流下手,或没收名流的豪华进口车,或彻查蒙混过关的进口豪华车。第二招为动用重罚。根据相关进口税法,有偷逃税款行为的人将判处3年监禁或缴付罚款,甚至二者兼具。

      周世俭指出,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开放的一个汽车市场。中国几乎是全球汽车的俱乐部,几乎所有能进来的车都进来了。但中国还落下了一个保护主义的恶名。这委实是一大冤案。

      除印度之外,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韩国。尽管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汽车市场,但他们对于本国汽车业的保护真是少见。除了税务部门的配合外,韩国消费者也对本国产品极度支持。在韩国有一个说法就是“生土不二”,即如果有同类产品,那么,仅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