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荣
二战后,美元经历了二次大规模的贬值危机:第一次危机爆发于1973年至1976年间,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年至1987年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及当时日本和欧洲经济崛起,迫使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此后,美国从净债权国沦落为净债务国。
从1996年开始,美元一直处于强势货币地位,但从2002年开始,美元跌入了新一轮贬值周期,使我们再一次感到了“危机”的征兆。2002年至今,美元指数的最大跌幅超过60%。近期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元下跌,加剧了美元贬值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
此轮贬值是否会再次导致美元的全面危机,并对世界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潜在美元危机的最大挑战在于美国贸易赤字与资本流入的可持续性。
美国学者在2004年至2005年曾预测美国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美国GDP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到2010将可能达到8%至12%。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缩减调整是否会继续及对美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专家特鲁曼博士认为,谁也无法预估这一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都是一个危险变量,其调整必定会波及全球。
同时,自2001年以来,美国资本账户中外国官方资本流入逐渐超过私人资本流入,目前美国的外债已经超过了GDP的25%。美国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认为,这种变化的市场基础是外国资本在美国的股权投资转化为了债权投资,这意味着美国作为债务人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
但是,外部资本会持续流入美国吗?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将这种集中性大量持有美国短期美元债权的情形称之为“金融恐怖的平衡”,任何意外冲击都可能会直接动摇国际货币体系,使得依赖于外国资本流入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刺激经济增长和弥补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难以继续正常运转。当然,也有官员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全球储蓄过剩论、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论和暗物质论等)去寻找美元不存在危机的理由。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近30年里,美元一直维持着国际主要交易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资产的独特地位。但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内,以一国货币为世界主导货币的运行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在国家非均衡发展下国际间汇率的有效性,当汇率不断偏离真实经济所积累的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并成为危机之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一个以美元霸权为主导的,多种汇率制度共存且不稳定的体系,这种格局注定了美元危机的必然性。
第一,“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1960年,特里芬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之难题,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这一难题今天仍然存在。对其它国家来说,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是依靠美国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各国在使用美元特别是像储备黄金一样来储备美元时,总是希望美国的经济更为强大而稳定,以保证美元价值的稳定;而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使用越是频繁,他国储备美元数量越大,美国对外的负债或“赤字”也就越大,美国经济的稳定性会越差,美元就难以保证价值稳定。
第二,国家间美元资产的挤兑风险。现时“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外国中央银行的合作程度,共同持有而不单方面抛售美元资产。但事实上,一旦美元有加速贬值风险,外国央行也会寻求调整资产配置。虽然它们有时会害怕美元过度贬值会带来储备损失而进行汇率干预,但这仍难以消除挤兑的风险。因为,目前大部分美元资产已为外国私人机构而不是央行所持有,美元贬值一旦形成强烈预期,挤兑将不可避免。
第三,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此轮美元贬值被认为是再次体现了美元霸权地位,即美国想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抬升外国产品进入美国的成本,扭转贸易逆差飚升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外债大都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实际意味着减债,全世界都在为使用美元而付出代价。
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美国也不愿意改变存在已久的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维持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因此,美国希望通过渐进调整来缓和眼前矛盾,以期今后能继续利用霸权地位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与财富流向。这样一个缺乏协调、各自为政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非常不稳定的。
可以说,当前美元的处境非常微妙与危险,仍然没有脱离进一步陷入第三次全面危机的风险。或许通过缓慢调整有可能避免引起世界经济的巨大波动,但是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类似的美元危机仍会周而复始产生。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