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一手紧箍咒 一手杨柳水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责任
    差异化烦恼
    对“两房危机”最大的担忧
    中小企业
    融资困局破解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破解之道
    2008年07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漫画 刘道伟
      ⊙陈波翀

      

      中小企业正陷于内外夹击处境中。PPI持续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管制下成本难以有效转嫁,均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次贷危机导致外部需求下降,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疯涨,人民币加速升值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无奈之下,中小企业纷纷外迁,或被迫减产、停产,甚至部分已濒临倒闭边缘。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责任在银行,融资瓶颈才是中小企业最大的生存威胁。

      客观来讲,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对贷款投放实行额度控制,有限的贷款资源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此外,大部分银行已成为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股东追求回报的经营压力,也迫使银行关注贷款投放的综合收益率,银行弃中小企业而保大企业的经营策略,自然也无可厚非。

      而直接融资,中小企业更难以占优。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成长初期,市场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治理结构也可能存在缺陷,这就决定了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幸运儿。至于说发行企业债融资,过高的负债率及过小的经营规模,既难以满足监管要求,也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同。

      面对融资无门的困境,中小企业被迫转向地下钱庄,忍受高达70%以上的年息盘剥,无异饮鸩止渴。笔者以为,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还得从银行入手,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银行的风险收益预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引入选择权贷款。中小企业普遍经营风险较大,但成长性好。除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外,中小企业还对中长期贷款具有相当渴求。而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往往不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因此,可以考虑在中长期贷款中引入选择权,赋予银行在一定期限内可自由选择债权转股权的选择权,即达到一定行权条件后,可立即执行的期权。上述安排不仅可以让银行获得分享企业高速成长的机会,也给银行提前退出预留了空间和自由度。

      第二,在中小企业信用记录普遍缺失,抵押物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就显得很有必要。信用评级公司可以帮助银行建立中小企业标准化的识别及准入、退出机制,降低银行风险管理的成本,并提高贷款投放效率。担保公司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缺陷,帮助银行分担一部分市场风险,提高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水平。

      第三,切分中小企业贷款专用额度。央行应对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从3.6万亿元的总贷款额度中,切分出专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并要求不得转移用途。不足部分,可以考虑引入委托贷款机制。由银行作为受托人,负责把社会的富余资金,委托投放至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并对委托贷款利率上限作统一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四,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建立诸如中小企业贷款促进会的融资平台,对创新能力强、产品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以及符合节能减排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和对贷款部分贴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可有选择地加速放行中小板IPO,探索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创新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已开始行动了。上半年工行即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1649亿元,中小企业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300亿元。上海银监局则要求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和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运用好包括担保、信托在内的各种支持平台,合理满足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中长期信贷需求。

      只要我们正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制度、创新、监管方面为之松绑,破解困局或许已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