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一保一控”作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专家普遍指出,这是一个及时和正确的决定,预示宏观调控的重心有所转换。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向记者分析指出,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来说,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近三个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通胀压力也开始缓解。因此宏观调控的思路调整也属适时和必然。
他解释说,把反通胀放在次一点的位置并不会造成中期通胀压力的反弹。一方面,尽管目前PPI仍在高位,但因为全球经济的放缓,未来美国和新兴市场对能源,大宗商品等原材料的需求正在减少,PPI进一步上涨的动能不足;另一方面,国内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也会抑制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同时刺激供给的增加。这些都会缓解通胀的中长期压力,并避免其向恶性通胀转化。他预计明年的通胀水平不会超过今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也认为,一些年初未预料到的因素使出口下降的势头很明显,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出口,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有关政策。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也指出,当前中国的通胀压力更多的是因为国际因素。在当前世界经济可能出现滞胀危险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在上述调整下,专家指出,未来政策将有望从目前的主要依靠“需求管理”转向更加依赖“供给管理”,这或将成为在保增长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之间寻求平衡的关键。
诸建芳预计,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会减缓,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赵庆明也预计,信贷和货币政策会有所放松,他同时强调多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弱势群体的补贴,同时继续推进价格改革。
彭兴韵指出,从政策的连续行和稳定行来看,尽管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力度可能比上半年会有所减小。他预计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准备金率可能会继续上调,但频率比上半年会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