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周连续报道了牛市氛围下,期货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能力不增反降的现状。“低费率、高返佣”,以及大量新设营业部导致的高额投入,都直接影响到了期货公司的利润。但值得一提的是,注册资本金打新收益的锐减,竟然也是期货公司收益下滑的重要原因。
为保证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加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监管部门从去年起就大力推行证券公司对期货公司的增资收购。目前为止,全国约有50余家证券公司完成了对期货公司的增资扩股,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也随之大幅增加,增至1亿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截至2008年5月末的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共有十一家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股指期货没有推出之前,期货市场的规模相当有限,按照净资本管理体系的要求,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与其管理的保证金数量相匹配。换句话说,按照现有的市场规模,国内绝大多数期货公司并不需要超过1个亿的注册资本。
为避免大量注册资本金出现“浪费”,满足股东对回报率的追求,期货公司可以使用闲置注册资本打新股,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去年我们公司打新的收益非常好。”一券商系期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和大部分券商系期货公司一样,公司很早就把注册资本提高到了1亿以上。“虽然公司商品期货的业务还没有充分开展起来,但近1个亿的资金进行新股申购,还是能保证我们顺利实现盈利。”
据粗略估算,去年市场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在20%左右。也就是说,1个亿的注册资本,一年能赚2000万元左右,对于期货公司来说,这确实是一笔相当丰厚的收入。
可惜的是,这种“好日子”今年不复存在。随着A股市场的调整,上半年打新收益率大幅下降。失去了这部分无风险收益,不少业务规模很小、但注册资本早已到位的期货公司出现亏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即使是规模较大的期货公司,半年凭空减少了1000万元的收入,盈利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竟然要和注册资本的打新收益挂钩,这实在并不是一件“好事”。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依然是期货公司抱怨最多的话题之一。
“我们和券商不一样,没有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委托理财业务,所依赖的只有经纪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靠打新,又能靠什么呢?”不少期货公司就此呼吁,监管部门能逐渐放开新业务的审批,丰富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