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7月,记者深入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天津高新区)进行采访,感受到了园区企业对资本市场火一般的热情。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始终把扩大直接融资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而在沉寂数年后,中环股份(002129)和天津普林(002134)去年成功登陆中小板,更是拉近了天津中小型、创业型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心理距离。随着去年以来创业板和“新三板”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政策渐趋明朗,天津高新区内创业企业的上市热情正空前高涨。
创业板+新三板
融资“双车道”加速前行
天津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局麦晴峰告诉记者,园区企业上市形成浪潮,首先起始于去年“新三板”试点工作的推广。去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决定在全国24个申办创新型国家高新区内开展“新三板”的工作试点,园区科技局随即积极展开推广,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申请登陆“新三板”,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有凯发电器、求实电力、生机生物等九家企业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了挂牌上市辅导合同。
今年以来,创业板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3月证监会发布了规则征求意见稿,创业板推出呼之欲出,令许多条件更为优秀的企业眼光开始向其转移。在园区,一家正在辅导企业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新三板企业的融资属于非公众公司定向融资,但其实不上三板也可以定向融资,许多原来筹备上三板的企业都有“升板”到创业板或主板的考虑。现在创业板政策日趋明朗,企业自然不必“曲线救国”。记者在园区看到,大部分起步较早的企业目前都已转向创业板,而为冲刺创业板刚刚启动改制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据了解,仅近期园区就已有亿鑫通科技、华迈等四家企业开始或即将进入业务辅导程序。
企业的上市热情,引起了园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记者了解到,天津高新区即将成立一家专门机构——投融资促进中心来推动企业上市,并已开始面向全球海选优秀人才,担任该中心领导。在政策方面,目前高新区管委正在制定“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企业扶优扶强和推动上市的力度。根据该计划,天津高新区每年将安排两亿元的专项资金,围绕园区整体产业规划,对100家左右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扶持,持续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产业优势明显的“小巨人”,目标是到2012年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100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包括新三板)的企业达到50家。
据记者统计,目前注册在天津高新区的上市公司仅有海泰发展(600082)和中环股份(002129)两家,50家上市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但对此,天津高新区管委会人士表示乐观。麦晴峰告诉记者,目前天津高新区内的注册企业有4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就有1000多家,园区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已经形成了产业优势和创新集群,后续上市资源将会不断扩充。而在具体操作中,天津高新区已确立了“依托新三板、备战创业板”的工作思路,“双车道并行”,尽可能加快企业的上市步伐。
业内人士评价说,天津高新区的这一思路具有积极和现实意义。在融资困难的压力下,新三板还是中小企业较为现实的融资渠道之一。一家已经进入改制程序的园区企业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到,时代科技挂牌三板前申请银行贷款,必须先找担保公司,现在银行却主动找上门为其贷款。同时,三板公司还可通过定向增发来获得资金,对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也很明显,“三板企业还有久其软件等将要‘转板’进行公开募集资金。”该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很快满足创业板上市的条件,那么先上三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政府+市场
海泰助推模式成效显著
天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宗国英告诉记者,自主创新是天津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尤其是以“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思路实施管理,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谓"小政府、大社会",即公共管理领域由政府来管,经济领域(建设、融资、贷款、资金的调动)由海泰控股集团来管理,让企业成为园区建设发展的主体。这使得天津高新区能够在企业融资上创新思路,贴近市场,提高了企业多渠道融资及资产证券化的程度。
在天津高新区,记者看到,海泰集团已将助推创业企业成长的市场力量串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海泰集团下属的海泰发展(600082),是一家以工业地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经营为主业的专业公司,根据企业所处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阶段,为企业提供基础、提高、发展的“三级孵化模式”服务。记者在园区偶遇一位刚刚创业的医疗器械企业老板,他告诉记者,经过6个月的孵化阶段,他的企业刚刚从孵化基地搬入了毗邻的工业园,大规模化工业生产已经展开。而海泰发展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孵化器群,截至2007年末,海泰孵化器累计入住企业1000多家,其中具有高新认证企业近120家,许多创业企业已经从这里成功起步。
企业做大后,需要的就是资本支持。为此,海泰集团围绕金融创新也进行了一系列运作。截至目前,海泰集团以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已先后设立了海泰戈壁基金、海泰创新资本基金、弘迈生物医药基金,共吸引外部创投基金近4亿元。
在这些基金中,高新区管委会首先投入资金作为引导基金,不追求回报率,以扶持企业、产业导向为最终目的;海泰集团和其下属投资公司也投入部分资金,扩大基金规模,并追求合理的市场回报;戈壁合伙人资本、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等则作为外部资本被引入,并提供专业支持,提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代表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出任天津海泰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余庆对这一模式称赞说,这实现了扶持园区企业和扩大创投机会的完美结合。
海泰集团下属的天津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向东告诉记者,在园区,这种模式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以集团下属的海泰数码为例,其起步之初注册资本仅50万元,其后,海泰发展对其战略注资500万元,持有97.6%股权,经孵化后转让账面净值已达4574.73万元,收益近十倍。目前,海泰集团已将旗下业务进行了重新整合,创投业务集中于海泰科技投资公司开展,其旗下的10多名项目经理正奔波于园区内,挖掘和寻找创投机会。
聚焦滨海
百家创投机构弄潮天津
谈及天津高新区的发展前景,还不能不提到滨海高新区。宗国英告诉记者,天津滨海高新区由科技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有别于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共54个), 它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担当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航区的重要功能,是滨海新区的八大功能区之一。作为天津高新区的扩展区,滨海高新区由天津高新区管委会实施具体行政管理。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天津高新区和区内创业企业未来有望获得更为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张高丽书记明确提出‘三个聚焦’——聚焦滨海高新区、聚焦高新技术、聚焦高端人才,充分说明了滨海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宗国英说,天津高新区管委会正在筹划系列措施,推动园区和企业借机快速发展。“首先,天津高新区管委会将大幅提高海泰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从5亿提至52亿(含部分金融资产和现金),现金可达十几亿,以支持集团加大对高新区的建设投入。”在这一基础上,海泰集团将对内部实施战略整合,旗下海泰发展、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泰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控股公司围绕集团四大核心产业(房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服务业)整合后,将能对园区建设和企业扶持发挥更大作用。
政策效应也正吸引着海内外创投机构争相落户天津寻找商机。记者从天津市金融办了解到,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股权投资基金有关改革问题的复函》,支持天津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截至目前,落户天津的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已达100余家,基金业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而在今年6月天津市企业上市工作推动会上,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明确提出,“要借助各类基金的优势,积极引导各类基金参与企业上市”。在市场和政策的合力下,天津创投业和资本市场正迎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