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专版
  • 8:专版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观点评论
  • 12:时事
  • 13:上市公司
  • 14:信息披露
  • 15:产业·公司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法律服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8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是什么主导了基金7月份业绩?
    公私分明?
    抵御通胀,还看股票投资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私分明?
    2008年08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公募基金发行的困难状况,自今年3月份开始,持续至今已经快进入第5个月了。而与此同时,私募产品、乃至专户的发行销售却呈现暗香浮动的状况。这让很多人深感意外。

      根据上海证券报基金周刊统计的统计,今年以来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户均募集水平基本上是呈现的单边向下的状况。

      其中,今年3月份成立的偏股开放式基金有2只,4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有5只,5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有7只, 6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有14只。进入7月份后,目前新成立基金已经有8只。

      不过如果看户均募集规模,味道就差多了 。

      从4月份开始,基金的募集规模整体基本是向下的趋势。其中,4月份成立的浦银安盛价值募集17.3亿元,东吴行业募集31.7亿元。

      而5月募集的兴业社会责任的首发规模下到了14亿元以下,诺安灵活配置的募集规模为8.6亿元,上投摩根双核募集了14.23亿元,近3万户的募集户数已经是其时格外高的天量了。

      此后,基金募集规模快速下至5亿元以下。6月成立的东方策略成长只有3.3亿元的首发额度,信诚蓝筹4.6亿元,长信双利5.11亿元,招商大盘达到了8.6亿元。随即月末募集的万家双引擎基金规模下到3.5亿元。

      而进入7月份后,3只基金先后成立。他们分别是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募集资金3.35亿元,中欧新蓝筹基金募集资金3.25亿元,新世纪优选成长基金募集资金2.78亿元。3只偏股基金总规模近10亿元,估计入市后难以对市场整体的资金状况起过多作用。

      类似的,新基金开户近期也出现了"躺平"的状况。根据中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基金开户数经历了巨大的"跌幅"后,正呈现出较稳定的态势。最近的14周内基金开户数据显示,"开户数底部"趋于明朗。

      截至上周已公布的今年前28周基金新增开户数显示,今年前28周总计新增开户数约为179万户。前14周平均单周新增开户数超过10万户,后14周平均每周仅为2.5万户。其中 "最后7周"基金新增开户规模为16.2万户,平均每周新增开户数约2.3万户。只有前期的五分之一而已。

      与之呈现明显对比的是,在私募领域,包括专户和阳光私募瞄准的富裕个人群体,很多产品发行的如火如荼。星石投资推出了第7期产品,武当投资推出了第4期产品,从容投资完成了第3期产品的募集,而更多的投资顾问可能借着中期报告可能陆续出手募钱。类似的基金专户也出现了一些销售启动迹象。这个对比不是很有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