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
  • 8:路演回放
  • A1:市场
  • A2:证券·期货
  • A3:基金
  • A4:货币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产权信息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广告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南京“限价门”:房价调控上演正面对决
    万科申请重新核价
    物价部门仍未批复
    楼市调整并未结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调整并未结束
    2008年08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彩虹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方有晴空。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素被称为国内地产擎旗者的万科,今天如是说。

      时至年中,已经公布半年报的地产股业绩初显颓势。其中,金地上半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97%,北辰实业净利润更同比下降25.67%。万科半年报今天公布,销售面积同比15%的增幅源于此前的集中促销手段。但另有数据显示,今年7月,万科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7%,导致前7个月销售面积增幅减少到7.6%。另有消息称,下半年受困需求观望和融资压力,万科仍有可能进一步降价促销。

      更有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坦言,将公司现有土地、在建项目和其他固定资产打包估价,总值已经大大超过了目前公司股价市值。

      这样的地产股形势令众多开发企业惊呼“看不懂”市场。

      楼市风雨与乌云前所未有,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根本原因并非简单的宏观调控使然,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基本面的不明朗以及因此带来的调控不确定等因素,或许才是楼市最大的不可测因素。

      如果单纯考虑宏观调控,中国楼市可能面临的不是大跌而是大起。戴德梁行数据显示,今年3至5月,北京住宅性地块出让环比减少80%,土地出让紧缩形势在各地如出一辙。而一旦刚性需求集中于“后奥运时代”释放,供给的紧缩将在未来形成强大的涨价压力。

      另外,考虑到目前的资金流动性调控和金融安全,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开发商融资无门,短期内可能降价回笼资金,而一旦房地产链条低迷探底,产业压力过于明显,国家对开发信贷松口,不排除楼市的投资与价格大幅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上述隐忧并未影响决策层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内容做出方向性调整。消息人士称,顶住了半是客观半是喧嚣的开发商舆论压力,目前有关部门对楼市的判断是“回调仍处于可控范围。”

      如上分析,长远来看,如果房价调整仅是为缓和社会矛盾的“应景”之作,房价在调控周期结束后大举反攻将很有可能。某大型开发商内部分析也表示,国内城市化进程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加速聚集现象仍在加速,中国城市住宅需求仍有增长空间,而土地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激烈。此间,只要开发商调整拿地速度,少负债,保证资金安全,“过冬”本应不成问题。

      相比之下,这一轮全球经济的疲软正在房地产市场集中显现,“两房”危机和欧美等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都是表象,外围市场的示范作用,实际和心理影响以及因此带来的调控的不确定因素,加之中国经济基本面日益显现的不确定因素,多方合力或将最终影响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中远期格局。这一轮全球资产泡沫,中国能否避开?热钱炒高的楼市在热钱退出时如何独善其身?中国能否在这一轮产业升级、内需启动、反通货膨胀压力、对冲要素价格上涨和环境保护等系列大考中顺利过关,并最终安全渡过“后人民币升值”周期?这些都将决定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最终“软着陆”。

      中国楼市的调整期远没有结束,而中国楼市面临的诸多深水区难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