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
  • A5:特别报道
  • A6:钱沿
  • A7:热点·个股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路演回放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反倾销,主动才能占先机
    美国汽车销量创16年新低
    利率市场化应优先于汇率市场化
    救急中小企业
    仅调增信贷规模还不够
    不该为人民币贬值鼓掌加油
    “请别再相信银行是谨慎投资的”——“次贷”风暴一周年与英国的银行监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请别再相信银行是谨慎投资的”——“次贷”风暴一周年与英国的银行监管
    2008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李俊辰
      为银行危机开具“良方”总是不容易的。北岩银行的拯救方案,做法可能正确,但是仍伴随着不小的风险。英国的投资者和纳税人,如今正在用“质疑”的双眼,“望穿”那些被大声叫好和大肆宣传的金融产品。

      次贷风暴整整一年了,英国人老了一点,也穷了一点,但是,总还希望会有人可以因此变得更理智一点。

      去年8月,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债券市场危机引发了投资者的信心下滑。银行开始停止同业借贷。然而,虽然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尽力“挽救”,提供贷款,还是有银行--北岩--难逃厄运,在去年出现挤兑,因财务困难而濒临倒闭,即便得到250亿英镑紧急贷款也难维系。8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北岩银行即将宣布该行的亏损超过预期,达5亿英镑。

      北岩银行的大部分亏损来自按揭贷款业务,因为曾向按揭贷款者提供房屋价值125%的借贷。那些固定按揭贷款利率到期、需要重新安排按揭贷款方案的借贷者,会发现眼下实在很难找到利率较好的方案。而且,他们也很难在首付5%的情况下借贷到所需按揭,所买物业的价值也有可能已缩水。不过,即使北岩银行出现更大亏损,客户也不用担心,因为它已被英国国有化,它不能倒闭。

      今年2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把北岩银行暂时国有化的法案,这是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采取把私人企业国有化的行动。截至去年底,北岩银行已开始偿还欠英格兰银行的296亿英镑欠债,目前的偿还速度比预期的更快,这显示北岩银行鼓励借贷者尽早偿还按揭贷款,或者将按揭业务转到其他银行。

      次贷危机一年来,英国各家银行始终在尽力摆脱阴影,力争重回轨道。无奈,尽管不断融资,但是现金依然短缺。

      对于这场危机,笔者始终感到震动不已。似乎所有的基金经理人和规则制订者都没有很快意识到危机并及时处理,从而导致大规模资本损失。究竟为何如此?答案就是两个字:“赚钱”!在经济高峰期,承担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当然,还有对个人而言的“高奖金”。报酬来自于风险的回馈。实际上,对于一个正在上扬的市场而言,抗击风险不是件难事。

      今天,伦敦金融城的高层现在发现他们的员工没有上班的激情,为什么?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大家认为今年不会有高额奖金了。但是,循环规律是可怕的。如果在这样一个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金融城的员工如此不振,市场的未来在哪里?

      那么,市场监管者又在采取怎样的行动来规范市场呢?评级中介公司和银行家们以致会计师达成了某种协议,试图通过金融模型工程来“化解”数字。他们已经忘记了金融准则,也忘记了早先的承诺:“别担心,我们的投资是非常谨慎的。”央行的专家也加入和这场“沙龙”,保持低利率,鼓励公司和个人借贷。确实,这些银行家们曾让全球金融体系安全,但是,现在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认为风险在降低,并要求监管者重新平衡投资与风险,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

      他们曾绞尽脑汁设计出所谓的“CDO Squareds”这种更加有利可图的交易品种。CDO Squared简而言之就是以其他CDO为担保的CDO。而CDO是以垃圾级债券、抵押支持证券或信用衍生品等一种或数种债务产品为担保的凭证,其相当于为投资者投资低信用公司所购买的保险合同。这种交易的复杂程度最终让交易者无法了解究竟交易如何继续进行。最终,次贷爆发,资本化为乌有。

      毫无疑问,构建这些交易品种的数学家们是多么聪慧。不过,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的历史更让世人紧张。LTCM的员工包括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

      自创立以来,LTMC一直保持骄人的业绩,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场中性套利”即买入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被高估的有价证券。1996年,LTMC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 、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LTMC模型预测,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LTMC的预测惊人的一致,LTMC获得巨大收益。LTMC的数学模型,由于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隐患——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其投资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1998年,金融危机降临亚洲,LTMC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之间利率相差过大,预测发展中国家债券利率将逐渐恢复稳定,两者之间差距会缩小。同年8月,小概率时间真的发生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下滑,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恶化,莫斯科宣布卢布贬值,停止国债交易,投资者纷纷从发展中市场退出,转而持有美国、德国等风险小,质量高的债券品种。LTMC做错了方向,一下滑到了破产边缘。9月23日,美林、摩根出资收购接管了LTMC。

      电脑设计的数学模型始终还是无法抵抗变化莫测现实生活。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英国的银行监管者始终坚信这样的风险管理系统,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警钟曾在历史的回廊里敲响。

      不过,为银行危机开具“良方”并不容易。像北岩这样的拯救方案,做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期间仍伴随着不小的风险。旧的失误乃至失误中的新调整,始终在“重复”。程序监管与金融创新总是银行监管者的博弈课题。英国的投资者和纳税人,如今正在用“质疑”的双眼,“望穿”被那些被大声叫好和大肆宣传的金融产品。(作者系欧金伦敦投资有限公司特约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融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