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奥运特刊
  • 4:奥运特刊
  • 5:奥运特刊
  • 6:奥运特刊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金融·证券
  • 10:金融·证券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目前宜用适度通胀取代本币升值
    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吗
    北京奥运:
    凸现中国经济三大趋势
    经济失衡调整引发商品市场趋势重大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失衡调整引发商品市场趋势重大变化
    2008年08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克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不断深化,其效应逐步显现,一定会引发中国商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初步分析,这种调整和趋势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陈克新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借助于快速增长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一体化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战略,由此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强劲增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种加工出口型的发展战略,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经济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一般性加工制造业过度膨胀,出口过多,需求过旺,与原材料供应和物流资源明显脱节,价格行情呈现反向运动;“两头在外”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较为严重环境污染和逐步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热钱大量涌入和投机炒作氛围浓厚等。

      据测算,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超过4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据统计,今年1季度中国通过加工贸易获取的贸易顺差为642亿美元,高出同期整体贸易顺差227亿美元。进入2季度后,加工贸易顺差继续出出整体贸易顺差,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与此同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也开始减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也使得中国需求的外部环境,即出口需求紧缩。

      为了解决上述经济失衡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重大变化。比如实施“双防”“保控”、节能减排、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抑制出口、减少顺差、人民币升值、狙击热钱等等。

      受其影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一轮重大调整。其核心内容是:由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主要依赖内需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战略转变;由简单的原材料加工向研发、加工、销售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经济增长向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转变,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产业和谐,促进环境友好,实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不断深化,其效应逐步显现,一定会引发中国商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初步分析,这种调整和趋势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调整是适度降低经济增速,引发中国需求总量增长势头回落,主要是出口需求增长势头的更快回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收紧加工出口贸易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挤压投机炒作泡沫等,陆续出台的调控举措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其中2季度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1-6月份累计,全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大体符合调控的预期目标。

      由于轻重工业比例、工业企业亏损额、采购经理人指数(CPI)、新开工项目、港口货物吞吐量、信心指数一些经济先行指标均现冷却,预计下半年经济和出口增速回落局面依旧,多数观点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低于10%。

      中国经济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势必导致整体商品需求增长势头回落,扭转需求过于旺盛局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9%,增长水平比去年同期大体相当;同期生产资料销售额仅增长16.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6个百分点。

      从国内一些重要商品销售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空调销售很不景气,进入2季度后更是急转直下,库存积压严重。汽车销售也是连续数月环比下降。

      再从一些重要商品的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钢材出口同比下降17.8%;轮胎外胎出口同比增长12.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1个百分点;其他一些商品,如家用电器、通讯产品、鞋帽、服装等出口增速都有较多回落,有些则出现下降。

      主要商品国内外需求的双双回落,将使得前期盲目膨胀的一般性加工产能,尤其是为出口而扩展的产能过剩问题浮出水面。据有关资料,因为出口环境恶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日用消费品、服装、鞋类等产能严重过剩,业内人士估计将有一些出口企业退出市场。同样,国内汽车销售连续下降,迫使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出现阶段性的停产。

      第二大调整是节能减排,引发耗能污染产业增长势头的回落。一般性加工工业,尤其是冶金、化工、建材加工业的过快发展,导致和加剧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即金属、化工、建筑材料产能与农矿产品、能源、动力、物流发展的明显不协调,前者产能过剩与后者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尤为严重的是,重化工业的过快发展和其产品的大量低廉出口,还导致了国内环境的严重污染,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为此,控制重化工业的过快、过度膨胀,抑制“两高一资”产品的过量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取向,包括建立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加大资源税征收力度、逐步理顺能源价格、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也包括人民币升值等。调整结果势必导致中国重化工业产品总需求的减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产品增长势头的回落。

      据统计,2008年1-6月份累计,全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成品油、水泥等5大类重要生产资料产量同比增长8.8%,增长水平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1个百分点。

      第三大调整是加工出口增速减弱,引发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的回落。中国许多工业产品,如钢材、有色金属、新闻纸、服装、食品、耐用消费品等,所使用原材料的很大部分都依赖进口,比如铁矿石进口量占到全国需求量的40%以上(按实际含铁量计算)。另一方面,中国进口这么多的原材料,其中的很大部分并非自己消费,而是加工成产品后用于出口。

      按照粗略测算,2007年中国直接和间接出口粗钢超过1亿吨,约占国内粗钢产量的3成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一半左右都是为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

      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力度的减弱,导致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增长势头的回落,势必引发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的回落。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石油、矿石、橡胶三大进口初级产品进口总量为54932万吨,同比增长15.8%,增长幅度比上年回落了2.5个百分点,比2004年更是回落了22个百分点。今年前6月,上述三大初级产品的进口同比增长18.9%,仍然大大低于前些年的增长水平。

      国际市场中国采购因素的减弱,亦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过于旺盛的原材料需求正在减弱。

      第四大调整是中国国际市场采购力度减弱,推动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深幅调整。近些年来中国重要原材料采购因素的减弱,表明部分西方人士将全球通货膨胀归罪于中国需求的观点缺乏依据。实际上,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初级产品价格所以强劲上涨,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才是罪魁祸首,其次是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据有关资料,自2003年以来,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仅增长8%,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25%-30%,而石油价格却上涨了277%,价格涨幅早已超出了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中国需求增长水平大幅回落的同时,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脱离真实供求关系急剧上涨,其中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和橡胶价格从2004年以来都急剧上涨了2倍以上,表明上述产品的价格泡沫正在产生,并且越来越大。因此,近期内受投机炒作和美元贬值影响,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甚至还会上涨,但由于高价格对于供求关系的双向调节,特别是对需求的极大抑制,中期价格将出现深幅调整。

      从市场供求关系得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逐步理顺能源价格体系,随着国内消费者逐步直面真正的能源国际市场价格以后,中国出口产业再也不能享受低廉能源、物流价格补贴后,中国初级产品的总需求量,以及对于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还会进一步降低。

      比如,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倍,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基本接轨,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小汽车、摩托车的行驶量将会大大减少。其成品油消费量也将随之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力度势必相应减弱。不仅如此,汽车消费量的减少,住宅需求泡沫的破灭(主要是指投机需求和投资需求),还会引发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等初级产品进口量的回落。国际资本一直重点炒作的“中国需求因素”将失去光彩。“皮之不存,毛将焉否”?受其影响,一路飙升的国际市场矿石、钢材、煤炭、橡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亦将进入下降通道。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经济师,部级专家)

      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先行指标增速情况表

        

    时间指标名称 同比%增速对比情况
    1—5月工业企业亏损额56.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
    1季度轻重工业比例117.7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
    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52为2005年8月以来最低值
    5月港口货物吞吐量12比前4月增幅减速3.6个百分点
    1—5月新开工项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