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广告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F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8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产业·公司
    国家电煤价格干预
    三大直报点运行
    三峡总公司
    重组中水投仍在商谈
    差别电价政策有助应对“电荒”
    销量连跌五个月 中国车市寒气逼人
    销量下滑 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离职
    山西计划2年内
    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多因素导致
    国内生猪价格回落
    广州将就地免职
    违法用地整改不力者
    遏制高能耗行业 差别电价范围权“落地”
    上下游互渗 光伏产业链告别“割据”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下游互渗 光伏产业链告别“割据”时代
    2008年08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本报记者 陈其珏

      

      光伏企业在产业链某一段“占山为王”的日子或许即将过去。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成本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光伏厂选择向上下游渗透。在上周举行的“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徐州(苏州)投资推介会上,江苏中能签订一份总投资达11亿美元的硅棒硅片生产项目协议,表明这家硅料厂也开始把触角伸向硅料的后道——硅片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可形成2700兆瓦硅棒硅片生产能力,计划2010年全部达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此前,长期专注下游组件制造的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曾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也在洛阳建设一座大型硅片厂,以此向上游渗透。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赛维LDK则于去年上马了1.6万吨硅料产能,向产业链的更上游进军。此外,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尚德电力前不久宣布,以9890万美元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持的顺大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后者所从事的是尚德原先从未触及过的硅料和硅片生产。

      显然,国内光伏企业已摆脱了发展初期在产业链上“各占山头”的局面,而开始寻求向上下游加速渗透。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为了应对原料紧张和竞争加剧。“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上下游产业链一旦打通,对企业更具有抗风险能力。” 交大泰阳总经理朱元昊告诉记者,“许多企业也是被迫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而且国际上对这种上下游打通的企业认可度更高。因为它可以拿到稳定价格的原材料,那成本就能控制得很好,同时供货的状况也会比较好。”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教授则告诉记者,光伏企业最好是集团化运作,在集团下再组成光伏产业链,而不是由单一的一家企业去延伸产业链。他同时警告,光伏向上游和中上游进军会遭遇污染和高能耗,而且资金需求也很大。这些都是寻求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太阳能组件厂商常州天合去年曾公告称,拟在江苏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年产一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预计总投资为10亿美元。然而,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已终止了多晶硅项目的建设。这一事件或许将给那些热衷打通产业链的光伏公司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