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圆桌
  • B6:中国融资
  • B8:产权信息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趁出现坏消息之际入货
    抓住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机会促进产业升级
    新一轮估值正在扑面而来
    应对连续大跌的策略
    多空对决
    再度重挫 双双收阴
    调整心态 迎接下一波行情
    双重压力迫使大盘连跌两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对连续大跌的策略
    2008年08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图锐
      ⊙图锐

      

      连续两天的大跌以及跌停个股的表现都让我们联想起去年的“5·30”,把目前的下跌定义为“5·30”式行情虽算不得贴切,但至少有些类似。

      为什么我把近两天的行情比作“5·30”而不是“1·21”(指今年1月21日的连续两日大跌),因为“1·21”的大跌缘于平安的再融资,当时许多“八”股只是跟跌而已。“5·30”的大跌则不同,游资大幅跑路。“8·8”大跌是一次标准的以“八”股为主导的下跌,真正意义上的权重股两天内没有一只跌停。

      与“5·30”剑指过热投机不同,这一次大跌完全是一次希望到失望的落差。在7月末的平台整理期,笔者是看多、倾向于向上的,那时曾说过,中级行情必须以普涨为条件,否则无从谈起。现在看来,所有乐观的预计全部落空,“八”股一段时间内元气难以恢复,而“二”股则取决于周边市场和宏观经济能否继续好转,笔者将仅存的一点乐观寄托在这些核心蓝筹股的身上。虽然“5·30”是实质性利空,而“8·8”是纯心理因素,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气开始严重涣散,在一个单边市场中,这种局面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多方是机构,空方是谁?有人说是因为人民币向下波动而导致热钱撤离所致,笔者认为有待商榷。首先,人民币下跌时热钱即撤出造成大跌,那么,人民币升值时它们在做什么?要知道,目前人民币不过是小降而已。第二、以最忠实的量能(是地量)看,热钱能占多少比例?即使是放量出逃,首先砸的也应该是权重股。第三、从目前资料看,QFII算是境外的机构直接投向A股市场的“窗口”,如果热钱出逃,QFII作为境外资金的“先锋”,为何还在加仓?因此,热钱理论至少目前看得不到事实的支持。空方是综合力量的结果,当然,如果大盘继续维持地量的话,今天的多方可能会演变成明天的空方,现在的小“5·30”演化成大“5·30”也不一定。

      在超长期保持乐观、中长期降低预期的同时,短线反而可乐观一些,不过仍然要强调,对短线风险和机会把握不好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必期待跳水后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http://misc.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