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半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摆脱了上半年以来单边升值的走势,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合理平衡波动。 8月开始的前几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单边下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笔者认为,主导人民币强势趋势的主要因素没有改变,构成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基础仍然存在。
首先,主导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是内因,而不是来自外因,不是外部的被动要求。
第一,中国经济长达30多年的持续增长积累了巨大的经济实力。在固定汇率的强制性的制约下,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汇改以后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8%左右,但谁也不会否认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被真正体现出来了。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潜力远远没有发挥,中国经济与美欧主要经济体增长率的差异仍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内因--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率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
第二,人民币自2008年以来的加速升值,也是国内经济调整的主动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政策效应。升值加速是对国内经济、与外部的资本和贸易关系的调整,也可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等变化的主动反映。
一方面,当一国货币升值达到一定幅度后(如20%左右),其进出口贸易格局必将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不仅可以抑制劳动力密集产品的过度出口,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料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以获得比较利益。这大大有利于调整进出口结构,刺激内部消费增长,经济增长点可能进一步从出口向消费转移。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金融市场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实力从简单的劳动力优势向劳动力和资本优势的、甚至是资本的优势转移。因为,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惠者是人民币资产集中度高的企业和部门,同时也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企业甚至政府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进行更广泛的金融活动和投资,不仅可以扩大投资渠道获取收益,更是可以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
此外,一般说,本币升值能起到紧缩作用,甚至带来通货紧缩后果。而加速人民币升值还是抑制出口过快增长,缓解输入型通胀的货币紧缩的调控手段。显然,人民币升值、甚至主动升值的内在原因没有根本改变。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相对外部因素是外币价格。汇率也是一种价格,它不仅取决于本币价值,也取决于外币的相对价值。我们在讨论所谓的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不能、也不可能忽视美元的价格。
第一,从“纯技术”的角度,美元加速贬值是推动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度上升达到4.06%。显然,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因此,美元的走势的判断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美国经济的前景和美国政府对美元的“态度”来看,美元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的迹象。
第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并不完全等于“人民币升值”。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自汇改开始以来由1:8.3升到了1:6.81左右,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它货币的汇率却是有升有贬。显然,把中美之间的货币关系完全代表人民币汇率从长远考虑是不恰当的,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应该从美国、欧洲、甚至日本等更多的中国贸易国全面考虑。人民币在这方面的“升值要求”将随着中国与欧洲、美国等贸易关系的重要性的变化而越来越强烈。因此,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没有根本变化。
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人民币的汇率状况是由长期的、多方面的因素形式的。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的固定汇率,人民币的低估是必然的。但这是很难持续的。因为,真实汇率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维持长期偏离均衡的汇率,其代价是很大的。另外,实际汇率是很难操纵的,政府只能通过政策工具短期的操纵名义汇率。显而易见,这个过程是有代价的。因此,适当加快渐进式升值和扩大升值弹性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如果只是孤立地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结论可能是人民币升值速度依然相当缓慢。然而,如果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看,2008年的速度则可能是2007年的两倍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速度将会在2008年显著加快。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