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周刊1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滨海新区:正积极探索离岸金融业务
    汶川地震
    恢复重建资金需1万亿元
    中国企业:五环旗下奋求国际化梦想
    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目的地国家地区达135个
    广东拟在穗深佛莞四市
    建全国首个无线宽带城市群
    杭州小额贷款公司倒计时 外资、自然人暂无缘大股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企业:五环旗下奋求国际化梦想
    2008年08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2008年奥运会,是让“海尔”“伊利”“青岛啤酒”“红双喜”等一批中国民族品牌迈入国际化的重要“典礼” 资料图
      奥运会,全世界运动员缔造光荣、实现梦想的舞台;奥运会,光荣与梦想同样属于那些在另外一个赛场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企业。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很多中国企业第一次登上全球性的舞台,在全世界数十亿“奥运眼”的注视下接受“检阅”,在五环旗下奋力追逐国际化梦想。

      ⊙新华社电

      历史机遇:中国企业与奥运会共舞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让中国有机会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更让中国企业获得了携手奥运的历史机遇。

      由于奥运会这个舞台的巨大影响力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奥运商机”来自全世界的无数双眼睛除了看到中国运动员不断披金挂银的风采外,更领略到了在奥运会规则允许范围内展示在不同场合的中国企业的形象和产品。

      中国企业,正借助奥运大舞台实现一次声势浩大的“广告攻略”,在奥运“眼球经济”中争得先机。

      事实上,中国企业与奥运会携手不仅对企业自身的成长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甚至对于我们国家、对于具体行业都有很大的意义。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三星成为国际奥委会TOP合作伙伴之后,从而成为韩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跨国企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可口可乐作为奥运TOP合作伙伴,营业额上升25%,而竞争对手的销售都在同期呈现下降趋势。

      北京奥运会,给了我们的民族企业和国外企业同场竞技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也必将在这个难得的同场竞争中学习、进步、提高,从而使我们的企业更有活力,逐渐壮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

      奥运营销:民族品牌迈出历史性步伐

      中国企业,能否借助北京奥运会,也催生出一两个国际一线品牌?

      奥运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是“国际品牌工厂”,如日本精工表借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品牌;而韩国的三星利用1988年在首尔举行的奥运会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对于国际企业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其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2008年奥运会是其走向世界,一展身手的良机,是一次让“海尔”“伊利”“青岛啤酒”“红双喜”等一批中国民族品牌迈入国际化的重要“典礼”之一。 

      “海尔”,巧妙对接北京奥运会主题“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推出奥运推广的广告词“一个世界一个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其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银行”品牌也是如此。奥运营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银行的品牌价值 :2007年3月6日,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06年奥运营销年度报告”中,中国银行成为2006年奥运营销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通过赞助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服务奥运,中行内部经营管理、软硬件设施、业务创新能力、员工精神面貌、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牵手奥运的百年“青岛啤酒”正在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定位——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使者。

      对于正蓬勃发展的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共同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逐步实现市场、品牌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而奥运,奥运的成功品牌营销给它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迈出了国际化的历史性步伐。

      结缘奥运:只是攀登的开始

      获得北京奥运会牛奶制品赞助商资格的内蒙古伊利集团,现在是这样的一个生产、流通场景:

      在“奥运准入”的国际标准的苛求下,从奶牛管理到内部的生产,各基地、各质量管理部门都有统一的安全管理系统,在牛奶生产的过程中,实施全部监控、录像,任何一个异常和丝毫的温度变化都能被发现。产品出厂后从伊利分布各地的7个奥运工厂到北京的途中,铅封、押运,一直到奥组委指定的物流中心,全程实施GPS电子监控,质量标准近乎“苛刻”。

      所有与奥运结缘的中国企业,事实上都或多或少地像伊利一样经历了一次中国从质量保证、企业管理、核心创新方面进行“升级”的小型“工业革命”。

      而这样的“革命”恰恰是中国企业从结缘奥运这一历史机遇中获得的最大裨益。

      事实上,在品牌研究者看来,影响品牌成长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借力营销不过是诸多要素中的一个。结缘奥运,绝对不是提升品牌形象的唯一路径,企业也绝对不会因为和奥运携手而一蹴而就为国际一流。即使那些看起来因为赞助奥运会而获得成功的企业,也是因为背后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系统形成的支持。

      如被国内一些企业视为奥运营销典范的三星,在研究者看来也是因为核心技术开发的巨大进步,才真正确立了三星在全球企业格局中的地位。综观三星企业成长史,奥运营销的贡献不足三成。三星人最津津乐道的不是奥运,而是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对核心技术开发近乎狂热的追求,恐怕才是三星成长的真正动力。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李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应该说,这次奥运赞助在前期的招商非常成功。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很好解决,就是通过奥运打造民族品牌核心竞争力问题。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我们的一些企业做得并不是很到位。

      2005年11月16日,当伊利集团拿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后,伊利人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结缘奥运,只是向国际一流企业攀登的开始。也许,这句话也正代表了五环旗下胸怀大志的诸多中国民族企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