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2:信息披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抓大放小 汽车消费税9月起调整
    央行:关注借款人
    利用信用卡贷款从事生产经营
    中俄签署
    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支持灾区企业融资 房贷首付下调为10%
    招商引资狂飙突进 或为热钱开方便之门
    世博会门票基本价格160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招商引资狂飙突进 或为热钱开方便之门
    2008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鹏峰
      ⊙本报记者 周鹏峰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3.88亿美元,同比大增45.55%。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数据——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似乎表明外商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然而,大幅增长的背后却潜藏着热钱潜入的隐忧。

      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受访企业认为热钱借道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最易操作。之所以最易操作,或许“增资只需打个报告”能回答一二;与此同时,“成立咨询公司”也成为众多境外资金流入简单易行的方式。

      

      “增资”只需打个报告

      2007年,股市一片暖阳。追随各大公司打新股的步伐,一家港资电子产品公司决定启用2000万元闲置资金加入其中。

      2000万元,不算少,但在企业打新股大军中,显然微不足道。彼时,资本市场盛传上证指数或上万点,分享牛市盛宴是每个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面临的极大诱惑,而打新股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风险系数低但收益颇高的投资方式。

      不过,这家港资公司并不满足于2000万元资金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并成功地通过增资的方式引入了500万美元境外资金,加大打新股的力度。“引入了500万美元,他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给相关政府部门打个报告,在报告中描述一下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熟知内情的人士不无轻松地告诉记者。

      “去年我所接触的很多外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把钱弄进来,进来后不购买设备和厂房,而是直接投资房地产和股市,赚了几百万几千万的都有。”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培华律师也告诉记者。

      今年房市、股市已然转熊,但热钱流入的势头依然持续。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3.88亿美元,同比增长45.55%,众多专家分析认为,其中潜藏着不少热钱。

      一外资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在他所接触的客户中,确实有一些境外的实体企业尤其制造业企业通过增资的方式把钱引进来,变成人民币资产。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说,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都是做加工贸易,建立加工厂,但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较快,加工贸易增幅则下降,这即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另有用途。

      随着热钱问题的日趋白热化,监管部门延缓了企业增资审批的进程。何培华说,现在政府部门对增资卡得比较严,尤其来料加工企业增资需要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应在一定的比例限定内,一旦超出,便很难获得批准。

      “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原来工厂要扩大产能、增资,起码前三年有业绩,利润和税收应该有个量的标准,但现在没有这些要求了,现在企业要增资打个报告上去就可以了。”何培华说。

      广东省社科院《境外资金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长、经济学教授黎友焕博士也告诉记者,增资扩建的手续比较容易办理。而且,非特殊行业或大型企业只要在县级外经贸部门就可以办理,批准后只需在地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

      黎友焕说,在众多的热钱流入渠道中,外商投资渠道比较安全,但费用不低,且时间较长,手续繁琐。之所以不少热钱依然选择通过这条渠道进来,是因为从这条渠道进来的大部分是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系的资金或某些国际资金。一般的国际资金乐于借道外商投资渠道进来,因为与通过地下钱庄流入相比,这种方式在形式上合法。

      黎友焕告诉记者,他的课题组跟踪研究发现,去年以来不少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量都很大,而且很多投资方向不是实业而是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资方向的监管比第二产业的资金监管要难得多。而最令他不解的是,去年以来来自世界热钱集散地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等国家或地区的外资特别多,并且,地下钱庄中来自这些地区的资金同样快速增长。

      

      咨询公司成直接投资新宠

      就在近日,几个国外投资者找到何培华,他们造访的目的是想以3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在国内成立一家公司,购置房产并出租,等价格合适再出售。

      何培华说,按通行的办法,成立咨询公司是最为便利的途径之一。因为成立其他公司需要厂房或较大的场地,但成立咨询公司仅需租一个办公室即可。

      “除了增资,现在很多资金通过成立咨询公司的名义进来。”何培华说,“成立咨询公司的途径很多,一是通过与外经贸部门比较熟的律师,二是通过外商服务一条街。在二线城市成立一家咨询公司所花时间最快仅需一天。”

      简单易行,无疑是境外资金颇为青睐成立咨询公司的主要原因。

      “据我了解,最快时有人今天拿到材料,下午批文就打出来了,第二天执照便已出好,特批特办。一拿到执照,钱就可以用了。”何培华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便有很多华侨集资几百万美元到这边成立公司投资房产,去年达到了顶峰,今年还在继续进来。”

      “中外合资企业批得那么多,真正运作的又有多少?”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级律师、仲裁员张锡海的质疑也直指部分中外合资企业运营的真实性,“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注资可在一年内分批注入,在以前外方注资经常延期,但现在可能在成立的第一天外方的钱就打进来了。”

      所幸,目前部分外商投资不规范情况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注意。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外资项目审核,杜绝设立空壳公司,严防外汇资金异常流入。

      

      落后地区成绿色通道

      何培华说,由于咨询公司办公成本及员工薪水都比较容易测算,因此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几大城市设立咨询公司较为严格,一般注册资本都不会批得很大。

      按规定,一亿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需报商务部审批,一亿美元以下投资则由各省外经贸厅审批,地级市则有3000万美元的审批权限。但何培华说,如果想超限,可以通过增资的形式扩大资本。现在增资只是在发达地区卡得比较严。

      何培华说,通常境外资金在我国成立咨询公司,首选是几大发达城市,比如深圳、广州,其次发达省份的二级市,比如广东东莞、肇庆。如果整个广东都不能获批,还可选择去新疆、青海、江西等经济落后地区。据何培华所言,在落后地区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咨询公司,很容易获批。

      何培华说,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一些落后地区想尽办法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向来被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一大指标,这无疑为其不遗余力地吸引任何形式的外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央行数据显示,2007年,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福建、上海等省份仍是外资集中的主要地区,其中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北京市和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均突破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最快的省份则是甘肃,比上年增长3倍,山西、安徽、河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增速也都超过了50%。以甘肃为例,2004年该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0.35亿美元,2005年为0.2亿美元,2006年依然维持在0.295亿美元,而2007年陡增至1.18亿美元,增幅达300%。与此同时,广东省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仅为18%。

      因此,何培华认为,目前部分热钱主要是通过不发达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发达地区反倒少了。

      (本报记者 霍宇力 何静 实习生 毛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