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暴涨,很多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令各界忧心忡忡。但最近一个月,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风云突变,主要粮食期货价格急剧下挫:CBOT大豆11月主力合约连跌六周,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1630美分到目前的每蒲式耳1280美分,累计跌幅超过20%;玉米12月主力合约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780美分至目前的每蒲式耳540美分,大跌超过30%;另外,小麦、棉花期货也纷纷告跌,跌幅均在15%左右。
跟随国际市场,国内各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大幅回落:7月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豆粕的2009年1月主力合约跌幅双双接近25%,玉米期价下跌近10%。
“短时间内下跌幅度如此之大,确实少见。”上海久恒期货总经理助理彭琪说。尽管受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影响,相关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与前期“一骑绝尘”的涨势相比,近期的跌势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记者采访发现,国际粮食期货价格上演“过山车”行情,背后有多重因素,主要包括美元反弹、油价回落、天气、供需基本面等。
“美元反弹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期货市场走势形成压制。”彭琪说。近期美元汇率一路强劲反弹,反映美元综合比价的美元指数升至75上方,达到5个多月来的最高点。受此影响,国际原油、黄金价格持续回落,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全面下跌。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何笑凡表示,油价回落将促使海运费用下降,使农产品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玉米、大豆等粮食的能源属性促使其价格与油价呈现相仿的变动曲线。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3%,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4%。那么,国际粮食期价大幅下跌,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等食品成本下降,能否带动国内CPI涨幅回落?
“粮食期货价格下跌将有助于未来食品价格回落。”彭琪解释说,“期货价格走低将在一段时间后传导至食品生产企业,从而对食品价格回落形成正面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表示:“在要素市场价格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我国CPI涨幅下降主要有赖于农产品、食品价格的回落。”
彭琪预测,目前农产品价格回落的传递效应到第四季度将会显现,估计到中秋、国庆期间,食品价格回调对CPI的“减压”作用就会呈现。
但天相投资顾问农业分析师严艳表示,由于全球粮食供需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在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粮食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因此粮价下跌空间有限。我国仍应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