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法律服务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周刊13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8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应尽早防治由股市诱发的人为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应兼顾
    连续性与灵活性
    股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话语权垄断
    A股重挫
    救市诉求不断强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重挫救市诉求不断强化
    2008年08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乐嘉春
      ⊙乐嘉春

      

      近期,A股股指持续下跌,接连跌破了市场普遍预期的范围。当前A股市场之所以会呈现如此弱势特征,就其影响原因而言,并非主要源自于市场外部因素,而是由A股市场长期以来惯以“某个事件”来“做市”或“造市”的主动性操作所造成的。

      至于之所以会出现“做市”或“造市”的反市场现象,则反映了市场各方力量想利用“某个事件”来倒逼管理层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市场诉求也表明,当前A股市场的“根基”仍然是非市场化的,A股市场中的市场力量很弱,而管制的力量却很强。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初步成功后,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有望重塑A股市场的市场化根基的希望。但是,问题似乎更为复杂。因为,在消解了此前A股市场赖以运行的非市场化的暂时性契约后,我们并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有效的市场规则,来规制大小非解禁问题。

      从强烈的管制到宽松的放任,非但没有促进A股市场重塑其市场化根基,反而是增加了A股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难度。

      例如,当我们意识到相当部分的大小非(持有的成本低得令人惊讶)可以在任何时候抛售时,也彻底打破了市场供需决定价格等经济学基本规则,此时又没有有效的监管方法来管制大小非解禁问题。

      其实,大小非问题只是观察当前A股市场的“根基”仍是非市场化问题的一个视角,还有再融资、机构投资者等问题也是如此。股权分置改革后,虽然A股市场的表象或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质或言影响中国股市内在发展的非市场化的“硬核”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变化。

      当市场从亢奋中清醒过来后马上又意识到,管制的力量或许比市场的力量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市场的思维定向又重新回到了过去:如果股市的根基是非市场化的话,诉求管理层“救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样,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会诉求管理层尽快出台政策措施来予以施救;一旦什么遇到问题,就会借助于或利用“某个事件”来倒逼管理层出台利好政策措施。

      当然,鉴于当前A股市场已步入危机时期,管理层实施救市措施也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救市?怎样救市?还有,救市的影响是暂时的还是更强调制度性的重建?对市场各方的利益重新布局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未解,可能是当前A股市场为何要以股指连续重挫方式逼迫管理层的主要动因之一,也可能是导致当前A股股指非理性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确信“有形之手”能拯救A股市场时,这种来自市场各方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会变得更加显著,影响也更加深远。

      可以说,如果A股市场继续无法摆脱其非市场化“根基”的制度性束缚,难以以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化原则进行制度性变革和创新的话,这种以“某个事件”来“做市”或“造市”的市场现象还会不断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