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和裕
在开发商倍感失落的上半年,他们在楼市内的地位也发生着一系列改变。昨天,记者获得的一份上半年上海房地产企业销售榜单显示,与去年同期的排行相比,有50%的本地房企跌出前30强的“第一梯队”。
来自方方地产咨询机构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上海楼市总销售金额排名前30位的企业,已由此前的老牌本地房企“长期盘踞”变为本地房企、新上海房企和老牌外企“三分天下”。在进入上海近16年后,万科终于以41.5亿元的总销售金额坐上首把交椅,而去年的老大上海本地房企绿地的总销售金额退居第二,但其总销售面积升至第一;另外,和黄、仁恒、瑞安等外企均进入前十,其中和黄还是前十名中的“新贵”。
更值得注意的是,风水轮流转,前30强中,合生、中华、绿城、永业、城开、新湖、永新、凯德、中环、城建、三湘等去年同期榜上有名的15家知名企业均“出局”。“其实,上海商品房总销售量、总销售金额排行榜被本地房企占据的历史从2003年起便开始被改写,但今年的变化是最大的,显示上海楼市的企业集中度提高了。”方方地产咨询机构总咨询师胡宗亘表示。
另外,根据对上海“网上房地产”数据的整理,上半年上海商品房总预售面积约1107万平方米、总销售金额约1135亿元;如剔除配套房、动迁房等政策性用房,总销售量和总销售金额分别在759万平方米和1005亿元上下,这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9.9%和21%,上海楼市整体情况不妙。
不过,前30强在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不减反增。剔除政策性用房后,前30强的总销售金额达40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前30强末剔除政策性用房的总销售金额只有395亿元。分析师认为,不少开发商是基于一批高档房和非住宅产品的销售拉动才进入上半年的“第一梯队”,但下半年这些产品面临偃旗息鼓的局面。
来自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的研究也表明,虽然开发商特别是上市房企具备实力优势,但由于其中不少企业在去年普遍进行了较为大量的土地储备,按照去年年报计算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出现负数,反映出房企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及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所以实现销售业绩仍将是开发商今年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