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专 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人物
  • B8:价值报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路演回放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估值绝不是见底必要条件
    形势改观 对港股毋悲观
    多空对决
    反弹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超跌后强劲反弹
    放量大涨 短线期望值不宜过高
    邱老先生的心愿
    放量反弹恢复市场人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邱老先生的心愿
    2008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香港传媒人 罗绮萍
      ⊙香港传媒人 罗绮萍

      

      中国海洋石油前首席财务官邱子磊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我在浙江的年老的父母最大的心愿是把他们的退休金买进中海油股票,如此做并不是为了支持我,而是可以把积蓄投资稳健而有增长的企业。我爸慨叹,为什么中国好的国有企业都到境外去上市?为什么它们的股票我们买不到?”

      今天邱老先生如果要买中海油,仍然无法通过规范的途径,中海油一直表示有兴趣回归A股,但“红筹回归”只闻楼梯响。“港股直通车”政策宣布已经一年了,仍在等候开车的信号,港股在非理性亢奋之后,被“打回原形”。

      一年过去了,“港股直通车”仍未能开行,看来是基于对市场情况的担忧及技术原因。当初“港股直通车”的消息甫传出,港股出现非理性亢奋,恒生指数由去年8月17日收市的20387点升至10月30日最高点31958点,升幅达57%,国企指数更由11002点飙至最高的20609点,升幅达87%,人们憧憬“港股直通车”会令A股和H股的价差拉近,令一众H股股价狂飙。

      港股偏离合理价值,当时如果开放内地投资者进场,无疑是叫他们接烫手山芋。但现时港股点位回到政策宣布前的水平,恒指和国指本周二跌至20484点和10714点的一年来低位,本周三有所反弹,也只是回到一年前的水平。

      “港股直通车”迟迟未能开行,这个由中国银行提出的名称也备受质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提出应该正名为“开放个人对外投资”,因为港股直通车叫法有点歧视性,换言之,开放对外投资不应局限于港股,这点笔者十分同意,但也意味着要更多地考虑海外市场变化的因素。

      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人士都已习惯于等待,中石油回归A股,我们也是一等7年半。结果接下烫手山芋的是中石油的A股股东,他们无法以16.7元的招股价认购,便高价在市场接货,令中石油A股最高飙至48.62元。中石油2000年4月在中国香港及美国上市,把最具盈利能力的部分从集团公司分拆出来,对海外投资者照顾有加,不过海外投资者并不领情,当时招股价只是每股1.28港元,并有一段股价低迷期,令很多买不到港股的内地投资者恨得牙痒痒,却苦于没有合法途径投资这家重点央企。

      中石油A股股价现时已回落至14.23元,但相对H股股价9.89港元,计入汇率后仍有64%的价差,这种同股不同价的不合理现象不知是否要再等7年半,才有解决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