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专 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人物
  • B8:价值报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路演回放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基金
    基指放量劲升
    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基金
    25日发行
    ETF涨幅逾7%
    基金转换可实现避险增值
    上海嘉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规范部分不合格法人股证券帐户的通知
    国投瑞银力推网上交易
    净值遭腰斩 私募凸显生存压力
    两家基金公司增加代销机构
    宝盈四基金开通转换业务
    信诚三得益债券基金
    25日起发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净值遭腰斩 私募凸显生存压力
    2008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吴晓婧
      史丽 资料图
      ⊙见习记者 吴晓婧

      

      随着A股市场自今年以来的深度调整,虽然私募整体上仍然跑赢了国内公募基金,但由于其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获取绝对收益来进行业绩提成,而当市场深度调整跌破面值的私募基金成批出现后,私募的生存压力逐渐凸显。

      

      重返面值压力增大

      据国金证券8月份的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评级报告,该报告截至7月31日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96只私募基金跌破发行面值,仅有少数基金的私募产品维持在发行面值以上。

      据该研究报告统计,截至7月18日,深国投·鑫鹏1期单位净值仅为45.84元;截至7月4日,深国投·世通一期单位净值仅为50.33元;截至7月15日,深国投·君丰1期的单位净值也仅有58.82元。数据显示,有多达14只私募基金的单位净值已经在50元到60元之间,接近“腰斩”。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接近“腰斩”的私募基金而言,要重返面值,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私募操作灵活,如果采取对部分股票进行“搏一搏”的策略,或者进行具有较大杠杆效应的投资,未来重返面值也不是不可能,但这显然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弱市遭遇多方考验

      目前,公募基金基本上是采取固定费用模式,而与此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采取提取浮动费用的方式,基本上为浮动业绩报酬。事实上,大多数私募基金收取的申购费仅为1%,赎回费为3%,而随着持有时间的加长,甚至免去赎回费。因此,浮动业绩报酬构成私募基金主要的收入,深圳市晓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骏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私募基金会按照绝对收益的20%进行业绩报酬的提取。

      杨骏表示,近一年以来,很多私募都是“白干”了。除了收益难以保证,私募还要面临一定的运作成本。据了解,私募的大小不同,其运营成本也不同,但其成本一般不会少于每年200万左右,人员的成本占比较大,但这方面能够自由调整。一般来说,如果行情不好,这一块的费用会相应下调一些。

      事实上,市场规模缩小也是私募基金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此前多数私募基金在今年6月份遭遇市场寒流,不少私募产品规模已经下降到5、6千万的规模。而记者打开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看到该公司发布8月份两只私募基金延期募集的公告。

      随着私募基金压力的增大,一些去年离开公募基金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已经流露出重回公募的意愿,但出于行业“潜规则”,重返公募基金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很难。对此,杨骏表示,在公募基金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做私募,因为私募在这种行情下,需要承受比公募大得多的压力。而这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后能够留下来的,长期而言其前景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