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宏观权限回归还是微观权限缺位?——析央行“三定”方案
    金牌效率与效率经济
    股价跌了,默多克减薪“谢罪”
    新媒体的奥运机遇与法律挑战
    哪种配料酿成了一杯致命鸡尾酒?
    通用巨亏 悍马窘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牌效率与效率经济
    2008年08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中国的体育事业不同于其他体育强国,它不是纯粹市场意义上的体育(尽管我们的经济已经是市场经济了),而是带有典型计划经济色彩的公益事业。这一点早在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后就已经得到了共识,那一次中国代表团一跃超过了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仅以微弱的劣势排在美国之后,列金牌榜的第二位。当时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划模式。但也有人认为,正是由于计划模式,才使得中国获得的每一块金牌的成本都远远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体育强国,说到底,就是中国生产金牌的效率还很低。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说中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金牌效率低主要表现在投入产出比上,中国的运动员从进入少年体校起,就开始享受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从少年体校到省市一队,从地方集训到国家选拔,国家投入在运动员身上的资金(即使是没出成绩的运动员)远高于其他国家。最后站在巨大金字塔尖的每一个出色选手,都凝结了全社会的关怀与支持。用一句经济学术语,就是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这样一个用财富堆积起来的事业,抛开社会效益层面,仅从经济效益上讲,的确不能算是最好的。

      但问题不仅如此,金牌效率低下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的供大于求,一些优势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由于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有限而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人才溢出的现象,“海外军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从世界角度看,“海外军团”的出现有利于体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效率提高;但从中国的角度看,人才溢出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隐性流失,甚至还对本来就已经效率很低的金牌生产带来巨大的负效率,从而加剧了财富流失的影响程度。郎平指导下的美国女排给中国队造成的重创,就是这许许多多负效率中的一个。

      如果说低效率和负效率问题给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的损失从纯粹的体育精神层面去看可以被接受的话,那么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在经济领域,就很难被容忍了。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回到经济问题上时,我们却真的可以发现,其实中国经济中的低效率、负效率问题远比体育要严重得多,而且这些问题还不仅仅表现在投入产出比上,更重要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眼下很多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抱有很大信心,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问题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是什么?如果还拿GDP说事,就很值得商榷了。严格地说,GDP是一个反映毛利润的数字,毛利润大固然可以是经济体价值的基础,但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经济价值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效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到现在最大的制约瓶颈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稀缺的资源未能根据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有效配置,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一些国企和央企对资源的垄断;而资源的廉价使用又造成了对产值的盲目追求,以及对资源的惊人浪费,其结果必然是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而这些问题给整个宏观经济价值带来的抑制作用是不可能用大数据的GDP来弥补的。

      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旦遇到经济体以外的不利影响,负效率就不可避免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和粮价的暴涨已经使得中国经济的负效率现象日显突出。宏观调控下的国内油价和粮价不仅表现为市场价格体系的扭曲,同时也无形中为全球性危机买单。就像我们的体育负效率一样,我们的资源负效率对世界范围内的对抗危机是有利的,但对中国自己呢?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这就要说到低迷的股市了,不可否认,自年初以来出现的再融资、大小非等冲击对股市的下挫是要负责任的,但这些个别的人为因素对一个巨大市场的影响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一般均衡。能够改变市场一般均衡的恰恰是那些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所以我认为,目前经济发展正在面临的瓶颈问题——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负效率——才是股市沉沦的真正元凶,这也正是我一再强调经济救市的理论基础。

      本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总数极有可能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有谁会因此认为中国已成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呢?从纯粹的体育角度,你也许会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奖牌总数还落后于美国,而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则是因为我们的金牌效率还远低于美国。中国的GDP总值正在超越德国而进入世界第一集团,但能因此而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了吗?我想任何一个理性的学者都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理由可能是各式各样的,但经济效率的低下一定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说,在高声呼吁救市的同时,更应该大声呼吁拯救我们的经济,尤其是提高宏观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效率。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