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国际油价连涨3天 亚欧股市受累下跌
    油市多头再度亢奋
    新方案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发改委“三定”方案透露三大信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方案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2008年08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雁争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国家发改委新“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对部分项目审批权下放,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举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

      2003年3月,国家计委更名为发改委。更名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被明确为对发改委的改革要求。

      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并不像名称的变化可以一蹴而就。发改委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强化了审批权力。根据规定,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要报发改委审批。同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可以由地方政府审批的项目,也须在发改委备案。渐渐地,备案也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审批。如果发改委不出具同意函,送来备案的项目就难以开工。

      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发改委强化审批的现象实际上有“回潮”迹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建勋说,“每天有无数个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请求发改委审批各种各样的项目,要盖一堆的图章。少则要等几个星期,多则要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避免在部委走审批程序而耽误商机,有些地方政府就分拆项目,一个一亿元的项目会被拆分成三个以上。

      “这里面固然有地方政府逃避监管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得思考他们为什么要担着风险去逃避。”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新方案,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务院审批、核准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调整和缩小项目投资核准、备案的范围。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官员8月14日说,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审批权的下放已经全部实行,最少的下放比例也在30%以上。

      如果说以往发改委正是通过审批等微观手段实现了宏观调控的目的,那么在微观管理职能剥离后,发改委将如何实现宏观调控呢?

      新“三定”方案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建议,三部委建立协调机制应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协调,比如五年计划,明确五年内发展的目标,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第二是年度调控计划,包括发展速度、投资总额、财政预算支出总额、货币发行量、物价、国际收支、就业率、人口出生率八大目标;第三是针对在执行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是财政杠杆还是税收杠杆来调控,要通过协调机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