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在挑选基金的过程中会将评级机构对基金评价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认为高评级必定会获得较丰厚的收益,有的投资者甚至把星级的变动作为买卖基金的信号。这些观念其实并不正确。虽然,晨星美国过去对美国基金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评级基金的业绩表现有延续的迹象,但评级是一种主要针对过去业绩的定量评价,并不能有效反映未来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性。这并非否定评级的重要性,星级评级仅是挑选基金的开始。
对于投资者来说,星级评级仅仅是挑选基金的开始,它能帮助投资者在同类别基金中进一步缩窄选择的范围。所谓同类别基金即是把具备类似特征的基金归纳至一个类别。由此达到协助投资者对基金进行“苹果对苹果”的比较。
虽然基金评级是相对同类别而言,但相同类别间的基金仍存在如投资策略和风格等许多的差异。基金在类别中突出的业绩可能仅得益于与其他基金截然不同的策略,而非其基金经理优秀的管理能力。因此可能出现获得低评级的基金实际上未必差,而高评级基金也未必能反映出基金经理有较好的投资管理能力。这种情况即使在现时拥有超过8000只基金和70余种分类的美国也很难避免。因此我们常建议投资者在进行同类比较时需要对基金有更深一层了解,而非停留在“数星星”的环节。
以下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星级背后不同的投资风格:
首先,关注主动和被动投资两种既然不同的投资策略。由于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较为被动,讲求的是与被跟踪指数偏离度的最小化或者可接受偏离度下力争获得超越目标指数的投资收益,在行业配置方面也没有太大的主动权。且组合的股票比例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过去两年的指数基金仓位均在90%)。如长城久泰300、融通深证100、大成沪深300、长盛中证100等的股票仓位过去两年均在94%左右,而部分ETF基金,如易方达深证100ETF和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的仓位更高达99%。这些都令基金与市场的波动极为相似,使该类基金在整体股票型基金中的评级起伏较大。如过去两年的牛市中受益于高仓位和市场普涨,指数类基金集中获得3星或以上的评级。自市场去年急速下跌以来,投资者便会发现这类基金的评级越来越低。
其次,投资者需了解基金各自特征。虽然主动型基金的投资灵活度较指数化基金高,但也可能同时受契约中的投资范围的规定所限制,以致影响基金在类别中的评级。例如大成基金的价值增长和长盛基金的成长价值受到契约中的股票投资比例最高为75%的限制,虽然过去两年的牛市充满着投资机会,但两者的两年星级以三星居多,但也因此基金在2004至2005年底和此轮大调整市场环境不算好时获得较好评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也应该留意基金契约和招募说明书的一些细微的投资限制。虽然这类基金评级在市场上升时受仓位限制拖累,但这也有效减低受系统风险的影响。
又如,部分评级较高的债券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源泉是其在组别中较高的股票仓位。如果投资者仅考虑星级评级,极有可能购买了这类基金。例如银河银联收益和长盛中信全债大部分时间保持10%或以上的股票仓位,令基金过去两年评级均超越其他债券基金。但也使基金在市场下跌时成为亏损较严重的债券基金。如果投资者选择债券基金的目的希望透过债券基金减低组合风险并获得稳定收益,那么纯债或低仓位债券基金更为合适。
再次,集中投资不同风格股票的基金评级在市场热点轮换时会发生变化。但这并不代表基金策略、管理能力有问题,投资者不需要因为基金某段时间评级不高就认为不好,应更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并评估基金的风险、策略是否适合自己。另外,基金成立年限、基金经理的更换、基金评级队伍的扩充等等都对基金评级产生变化。
总之,投资者必须知道评级是量化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基金所有特征,且仅是选择基金的第一步。投资者需把评级和其他基金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基金选择,了解获得高评级背后的故事,那么评级会变得更有意义。另外,投资者不应盲目追逐高评级基金,其本身并没有直接反映风险程度,投资者需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投资者仅依赖评级来挑选基金,结果很可能得不到适合自己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