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奥运财经
  • A4:奥运财经
  • A5:股民学校
  • A6:奥运财经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8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养“基”如交友
    偏股基金下跌较大
    封基折价率缩小
    避免基金被套五大良策
    买基金是否要看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养“基”如交友
    2008年08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 波
      漫画 张大伟
      ⊙阿 波

      

      在我对基金懵然无知的时候,理财离我很遥远,可望而不可近。我以为那只是金融专业人士或者富有阶层的事情,跟我们无产阶级搭不上边。但我还是像寻求意中人一样虔诚的寻觅着,期盼着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有限、暂时不用的辛苦钱达到保值乃至增值的目的。试着了解过其他的投资渠道,投资房地产门槛高,不是几个小钱可以摆弄;炒股嘛本来也是一种选择,2006年以来的牛市很多人都赚到了钱,听得人心痒痒的,但在浩瀚、诡异的股海前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凭我那点旱鸭子的水性是经不得海浪的折腾;购买债券之类的好像不痛快,马拉松一样跑累人、回报又不诱人。哎!难伺候啊,谁叫咱没实力没本事。

      直至她出现在我的生活和视野里,像电视里的剧情男女一见钟情,一下就触动了我等待已久的心弦,尽管很多经济界知名人士已在善意的提醒“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同一个淳朴少年邂逅了自己心仪的女子,心花怒放。哪能听的进旁人说:那个女孩的性格和过去你都还不了解,你们这样发展太快了。事实证明这是一段奇妙又不错的缘分,虽然少年和女子的将来还要时间检验,起码到现在他们是用心和幸福的。

      的确基金入门条件低,有专业的团队帮你打理,风险相对股票平稳点,不用自己整天盯着大盘看得眼花缭乱,还是晕头晕脑找不着北的情况下就可以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到那里找这样适合自己的理财途径,人家炒楼或炒股票,一年赚几十万--几百万的,屡听不鲜。羡慕呗,羡慕。适合你吗? 难讲。我以为恋爱和理财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当我不知不觉真正与基金结缘的时候,上证综指已是2800点左右了,市场上开始担忧的声音已经很多了,大盘在2007年的1-3月份时候就震荡了2个多月才开始真正站稳在3000点上。而我第一次在银行里购买基金是2007年1月17日,我当时并不知道基金还有前端和后端收费之分,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的选择,以至于分红的方式都是后来再修改的。可见有多无知和感性。难怪有识之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呼吁,大量缺乏金融基本投资常识和风险意识的人进入市场,为市场也为自己堆积了更多的风险。所幸我们选择的是基金,有专业的团队担当,并且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准备耐得住行情低潮的寂寞和获利套现的诱惑,中长期持有。

      买入基金后,对金融资本方面的关注就成为日常的功课了,习惯在睡前和有空的时候看看当日的行情和新闻,并且设计了一份表格用以记录她的变化成长,俨然成了一种乐趣和寄托。在初期观察的时候比较吸引我眼球的是华夏大盘、广发小盘和华夏平稳增长等几只基金,那时我对“定期定投”的方式已经风闻了一点,觉得这是一种强制储蓄的懒人理财方法,不同时段无论高低固定地持续买进既分摊了风险又有效地利用了闲散资金,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生活做了相应的储备。

      购买基金有时跟人相识一样讲究缘分。华夏大盘是我一直看好的基金,看着她一路领跑,英姿飒爽,仰慕又有点胆怯,但我决定不畏她的价位走向她的时候,她却已停止申购关上心门了,遗憾到现在。广发小盘和华夏大盘一样是我从最初开始就留意的基金,但由于多种原因磨蹭着2、3个月就过去了,直至4月19日那次大盘调整,才带着一种跌时购进合算的阿Q心理予以完成心愿。

      在比较购买方式的时候,“定期定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我发现如果申购基金方便(如网络申购)跟上班不冲突的话,事实上自行选择在每个月行情波动低位的时候购进比“定期定投”的方法还主动、灵活,可以尽量做到在一个月中的低位时买进,相对能降低些成本,当然这个你得每天花时间观察大盘走势,并且坚持你的投资方式。如果行情是一路曲线走高的话,即使你能在每个波段的低位把握住申购机会,也不及你在最初的低位时购进合算,当然这是一次性的投资方式,开始说的两种是陆续的长期投资方式,各有千秋和利弊,视个人的实际而定。

      接触基金的时间不久,有趣的事情和心情体验却不少。去年4月19日行情下调的那天下午,我在银行里排队准备买进一点基金,想捡个价位上的便宜,在我前面的一位男同志却告诉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把他账面所有的基金抛掉,我听见银行里的人跟他讲,今天跌了你赎回不是不划算吗,那个人讲今天一跌,肯定还有跌几天的,我先赎回再算。在我告诉银行里的人我要买进基金的时候,我看到正要离开的他脸色变了一变。那一刻他应该有在想他刚才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对于我们大多数初涉金融市场的小基民来讲,见好就收当然是一种稳健、可取的做法,特别是股票指数高企、不断创新高的时候,但市场一旦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恐慌性的大量抛售,引起连锁性的基金赎回潮,可能最终受损失的是我们投资者自己。基金过量的赎回,迫使基金公司要卖掉手头持有的长期优质股,以应付短时间的现金需求,而基金公司又要花更高的成本去优化投资组合,势必会影响它整体的收益。有人讲购买基金就像做人交朋友一样,今天看这个人红跟他套近乎,明日看他有点动静就生怕受牵连退避三舍,跑去跟另外一个人打得火热,这样相交朋友怎能知心,怎能获得人家的友情?我觉得形容蛮为贴切。在我关注的几只基金当中,也许某几天其中一两只表现出色些,另外的相对逊色些,但总的平均来看,始终是你追我赶相差很少。去年1月底买的一点华夏平稳增长,没几天就碰上它拆分,3月份这段时间因为刚拆分的原因,她的走势明显弱于其他基金,但4、5月份她就后劲十足的赶超上来,所以我的一个体会:基金如交友,认定了就要用心长期交往,朝三暮四始终得不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