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7:中国融资
  • B8:特别报道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产权信息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中国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中国融资
    多“做功课”伺机进入 PE欣喜低迷股市出机会
    宝钢工程建设总公司
    100%股权挂牌
    长安私人资本合伙人刘志峰:“熊市尾声是PE最好时候”
    一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多“做功课”伺机进入 PE欣喜低迷股市出机会
    2008年08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良
      靳海涛
      会利平
      钟晓林
      伴随着2005年中国股市的一路走高,中华大地迅速掀起了创业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的热潮。股市红火、风投热闹,好项目的市盈率也在业界的暴炒下水涨船高。但天有不测风云,当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紧缩银根,上证指数在冲到6124点后掉头快速下探之后,不少VC、PE开始惊愕于市场的突变,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先前抢到的项目会由于价格倒挂而无法获得预期的高额回报,而且很可能会陷入巨额亏损的险境。在上证指数已跌至2400点上下之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PE投资的价格倒挂现象?中国VC、PE热产生的根源是什么?PE市场是否存在过热甚至泡沫的情况?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又该如何把握好的投资机会?就这些话题,记者在本期《互动吧》约访了多位知名风投界人士进行探讨。

      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合伙人 会利平

      所投企业基本面仍然是关键

      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PE投资一般是3、5年,那么,如果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我们现在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在估值上,价格在去年的时候被炒得很厉害,我觉得一部分比较清醒的投资者会有一个长期的眼光,有过周期性的经验,他们就会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比如说投资的步伐会放慢一些。我身边接触的一些朋友去年年底、今年初投资的一些项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想保本也很难,说明他们当时投资是有一点冒险。所以,我觉得现在大家在价值上会比较理性,然后从一个比较长期的角度去看,因为有些行业是周期性的,你要按照平均的价值去分析。

      第二个在行业发展上,就是周期性的行业,比如说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导型的,成本上升对他们压力都很大,对于这样的行业,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的利润来源到底是什么?所以,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们也会比较慎重。这是我从一个从业者或者投资者的角度对未来两年的看法。

      对PE来说,关键是投资的企业的基本面。企业好,上市是迟早的事,只是选择合理的时机的问题。企业质量不好,坚持不到上市的时候,投资的风险就很大。另外,投资者的实力很重要。有人拿短钱做长投,不得不在某个期限以前退出,就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退出压力。

      我们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有着明确的纪律性,我们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增长速度和风险衡量其合理价格。只要我们认为价格合理,我们就愿意考虑进入。现在很多融资方开始调整过高的心理预期,投资方更多地关注风险,我觉得对整个PE行业是好事。另外,同样的公司,如果二级市场便宜,当然没必要买贵的一级市场。市盈率的倍数反映的是增长速度,非上市公司的增长潜力高于其已上市同行的,也可能值更高的市盈率。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靳海涛

      股市调整是较好进入时机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VC、PE市场存在泡沫。从很多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国外大多以直接融资(VC、PE)为主,间接融资(银行)为辅,而在我国则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因此,直接融资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在发展中肯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

      其实,做PE并不是一定会赚钱的,那些不够专业的VC、PE赔钱,是因为其投资眼光和能力的问题,而并非是市场过热或者泡沫造成的。另外,在中国做股权投资的业者各有分工,有些专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有些则专做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证券市场的持续调整对VC、PE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时机。但实际上目前VC、PE进入项目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其退出收益却因为股市低迷而有所下降。PE投资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其追求的究竟是企业成长的溢价还是市场的成长溢价,如果追求的是企业成长的溢价,那么,即使市场暂时低迷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施辉

      现在是多“做功课”的时候

      VC、PE与一般的股票投资不太一样。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二级市场总是走在PE前面的,PE相对于二级市场的行情,有一个大约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性。因此,虽然现在股指已经到了2000多点,但我认为其实现在还不是PE进入的最好时机。对于PE来说,现在应该多“做功课”。另外,从波动幅度来说,虽然PE和股票投资最终的波动幅度是差不多的,但PE拿项目时可以获得一个相对于二级市场比较大的折扣市盈率,而且它给人心理上造成的波动也远小于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所产生的心理波动。总之,相对来说,PE需更加注重项目本身,而股票投资则当以时机为重。

      美国阿玻罗金融科技首席运营官 徐铭栋

      市场低迷给了PE更多时间考察项目

      整个社会舆论和心理共振效应很大,PE的冲动与股市有很大的关联。当资金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很高的回报,投资者自然希望追求到更高的回报。然而,有不少准备从事PE的机构本身比较欠缺专业水准,很浮夸地一味追求速度,他们并没有对拟投资企业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考察项目,就凭借较高的价格获得了该项目,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项目IPO上,这样的情况下,就必然会产生PE过热,而且相信这样的PE也不会获得预期的收益。首先,其动机不纯,希望通过投机获得高额回报并不现实;同时,其方法也不对,在不懂行业、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不清楚企业财务状况和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出现价格倒挂只能说明这些投资人不适合在这个领域内投资。

      作为PE来说,切忌“先占个位子”的盲目做法。在市场疯狂的时候,大家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和价格方面,现在市场陷入低迷,则可以给PE更多的时间去考察研究项目,而企业本身也会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当市场整体状况不佳时,PE投资的项目的确有可能会推迟其上市的时间,毕竟把握时机对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是息息相关的。

      美国泰山投资(中国)总经理 马小伟

      PE可利用市场波动在谈判中取得主动

      说到底还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如果相信公司的发展潜力的话,现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机会,因为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获得资金的渠道变少了,只要PE能与企业达成共识,以把企业做大做好为目的就行了。中国的VC、PE泡沫其实是企业上市估值把大家期望值都抬高了。市盈率毕竟只是个参照物,若预估企业上市有30多倍的市盈率,而投资方如果也按照这个价格进入,市场一波动,很容易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这说明原来的参照物确实定高了。

      现在股市已陷入低迷。第一,企业上市期望打了很大的折扣;第二,企业即使能上市,其市盈率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差距。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价值的理性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本来就比国外高,因此,一旦调整来临,中国股市的下降速度也会更快一些,应该说现在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已经跌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区域了。当中国股市逐步走向理性,中国的投资者会从以散户为主慢慢过渡到一批中坚力量的机构投资者成长起来的阶段,这时候好的公司、稳健的公司的市盈率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水平。所以,证券市场波动对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影响不会太大,不过对VC、PE来说,确实可以利用市场波动在与企业的谈判中占据比较主动、有利的位置。

      VC、PE泡沫与股市狂飙有关

      凯鹏华盈合伙人 钟晓林

      VC、PE泡沫与股市狂飙有关

      中国的VC、PE热恐怕持续不了多久。之所以热,是因为原先在中国并没有这种投资方式,所以,当这种投资方式开始出现的前几年,会有很多人都抢着去做。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对PE认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机构去帮助他们融资,带动企业一起成长。因为好的机构不仅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企业的管理以及其他一些高附加值的东西。这时候,市场就会归于平静和理性。

      中国风投市场上VC、PE的泡沫肯定存在,特别是在项目的价格方面,这与当初股市持续狂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资本市场进入调整期,有些国内背景的风险投资商对风险准备不足,上市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上市后市盈率倍数变得很低,交易的流动性也不强,所有这些对他们肯定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然,也有一些高市盈率进入项目的投资者,他们本来就没有想过要在短期内退出,因此,虽然短期内市场仍在波动,但长期来看公司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