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首批“管家”名单日前稍作调整。记者昨日从相关监管部门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有效期届满、提出延续申请的机构,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并征求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意见,延续了33家企业年金“管家”的资格。
在第一批企业年金牌照争夺战中,共有29家机构拿到了37个“管家”资格,各自扮演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这四种角色。与最初年金“管家”名单对比后发现,被延续资格的33个“管家”的管理人角色与之前相比,没有发生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有3家企业年金“管家”资格被注销,分别是中诚信托、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不过,据记者了解,这三家公司并非因为审核不过关被注销资格,而是均主动提出申请,不再保留受托人、账户管理人资格。主动退出的背后原因,主要是其相关资格与兄弟公司资格的重叠。
据了解,在征得委托人、受托人同意后,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将原有企业年金基金业务分别移交给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和泰康养老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和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同时在第二批年金“选秀”中拿到了账户管理人、受托人资格。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称,中诚信托则是因为参股投资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因此,为避免资格重叠,而选择注销了受托人资格。
除此之外,新华人寿的企业年金“管家”资格延续被暂缓。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待新华人寿相关问题处理完毕后再作研究是否延续。在此期间,要求新华人寿继续做好已有的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业务,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部门所指的相关问题,应该是新华人寿的股权转让问题。
虽然“管家”资格得以延续,但年金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仍摆在这些“管家”面前。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两批企业年金“管家”资格公布后,一些只拿到一种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多数则面临被选择的尴尬处境,一部分机构甚至出现了“无米下锅”的窘境。相形之下,一些“一鱼三吃”拿到三种资格的机构,掌握的话语权日渐扩大。企业年金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越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