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中国宏观经济在朝哪个方向“微调”
    断言美元转强
    还为时过早
    从更多促进效率
    向更多维护公平转变
    资本市场有望在危难中迎来转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宏观经济在朝哪个方向“微调”
    2008年08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此次宏观政策微调,固然有短期原因,但更与2005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有关。相关措施的集中实施,对大多数企业的应变能力构成了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只有搞活微观经济主体,巩固民营经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财富分配、提高开放水平,才能实现内外需并重、均衡发展的目标。

      ⊙亚夫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做适度微调。这种微调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还是与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转折相吻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许政策导向的预兆?值得观察。

      从相关的经济指标和已经推出的政策措施看,巩固民营经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财富分配、提高开放水平,既是“微调”的应有议题,也是中国经济走向内外需并重、均衡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以外需为主导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外部环境,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国际金融环境、国际贸易环境,与以往有极大不同。

      以美元为参照对象,一方面,在金融层面,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以美元为代表的外汇资产在快速贬值。在企业经营层面,本币升值使相当数量的外向型微利企业遭遇困难;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在国际投机巨头的炒作下,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以成倍的比例大幅飙升,完全抵消了本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好处,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经济景气监测数据,描述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先行指标,从2006年底到今年6月,已经连续18个月小幅回落;综合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致合成指标,从2007年四季度到今年6月,已经连续8个月小幅回落。尤其是构成先行指数的主要监测指标继续回落,预示着短期内经济景气仍将呈下行态势。

      先行指标与一致指标的双双回落,构成景气监测的主要指标大部分趋于正常,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解除;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过持续两年多的综合治理,中国经济的微观面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如不采取微调措施,不仅要打乱经济增长的正常轨迹,而且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社会损失。

      从今年上半年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歇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看,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固然与国际经济环境有关,更与2005年以来集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直接相关。比如,汇率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计划实施、员工社会保障措施增强,等等,对企业来说,哪一项政策都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这些政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实施,无疑把企业逼到了墙角。

      现在,如果更进一步分析,包括汇率改革在内的上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推出,从每项政策自身看,都有其道理、有其必要性。但从总体效果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实施,显然超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改造应变能力,超过了一般微观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因此,这些措施虽然对经济降温有明显作用,但也对微观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的预警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微调。目前采取的措施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调整部分行业、部分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等等。这些政策,表面看是为企业解困的应变措施,但从作用对象看,政策的落脚点主要在企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开始更注重微观经济效益?有待观察。

      现在,有鉴于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国际金融风险难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而国内需求又正处在升级换代的持续发展阶段,在实施政策微调时,除了要相机而行,把握微调的时间点和节奏外,更要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从四个方面做大做强本国经济,使微调措施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要采取长效机制,发展、壮大、巩固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一大成果,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不仅吸纳了大批社会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

      然而,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从融资环境到经营环境,受影响、受冲击最大的也正是这一群体。现在,微调措施首先关注到这一群体,这固然是好事,但仅止于此,显然不够。从长远看,没有一个庞大、健全、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中国经济要实现完全市场化,要有充沛活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充分参与国际经济的同时,要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在国际环境变化莫测、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在一个已经具备初步积累、国民财富已经达到升级换代的历史阶段,适时采取财税等措施,释放国内合理的消费潜能,将会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而此举对外需依存度一向偏高的中国经济来说,不仅能化解外需不足的矛盾,降低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增加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筹码,不仅可以赢得实体经济的话语权,也可以增加在虚拟经济中的话语分量。

      其三,要通过政策调整,改善财富分配,使国民收入在地区间、行业间、社会阶层间,更趋合理、均衡。尤其是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进而激发13亿人的整体消费潜力,使中国经济步入自主发展的轨道。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巨大市场,这是谁都看到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以前这个市场就起不来?这和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能力有关。现在,如果适时调整财税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公共服务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不仅可以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从而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此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国际国内不同经济力量此消彼长的研判,来认识彼此关系,通过政策调整,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有效地吸纳先进理念、经验、技术,改变我们在经济博弈中的位置,也是政策微调时需要考虑的一个侧面。

      由此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此次微调,固然有短期原因,但更主要的与2005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有关,而这些措施指向的是“又好又快”、内外需均衡发展的目标。只是,这里要议的是,只有搞活微观经济主体,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这也许是“微调”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