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除中国银行外十三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半年报,应当来说整体上可以用“靓丽”来形容。全行业(剔除中行后)净利润增长76.38%,远高于全部A股33.9%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水平。而剔除银行股后的全部A股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仅有4%。可以说,正是银行股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才使得市场没有出现更大的恐慌预期。
银行股“半年报”有多亮?
而就单一的银行上市公司来看,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大增90.59%,每股收益为0.29元,较去年同期的0.19元增长52.63%;深发展净利润为21.44亿元,同比增长90.7%;每股收益0.93元,同比增长72.2%;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加4.39亿元,增长125.63%;招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6.42%,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64.16%和85.63%;兴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5.44亿元,同比增加29.01亿元,增幅为79.65%;华夏银行净利润为19.28亿元,同比增长90.88%;工行实现税后利润645.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99%,每股盈利为0.19元,都是表现不俗。
而中间业务更是各家银行利润大增最重要的亮点,比如上半年工行实现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48.03%,目前上述两项收入占工行营业收入的15.8%;招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也达到53.6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5%;华夏银行的中间业务增速更是超过100%。
对业绩下滑担忧明显减缓
而当我们面对上市银行这份报表,如何去看待从TOPVIEW数据能够看到的机构增仓银行股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更多的反映了银行股的内在价值已经符合了配置型机构投资者的条件。
首先作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或者长期投资者,选股必然是注重价值而轻视时机。因此对于如何看待银行股,市场此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认为年内银行股利润大幅下降的预期,而外资投行报告似乎对此论点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种预期的出发点就是通胀环境下,装备制造业受制于出口回落与需求下降而使得其良性增长机制被破坏,那么银行业就可能要面临潜在质量资产问题和主动信贷收缩的风险,并影响房地产和其他行业,从而进一步加大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
但当这些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后,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这种担忧。因此对于坚持长线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或者说对于部分配置型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此时银行股利润增幅领先于其他行业,13倍PE的估值水平等因素都成为其把银行股纳入组合配置中的重要条件。
故此,看待近期市场热议的机构投资者增仓银行股,考虑到目前市场仍处在系统性风险的释放之中,笔者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所为,直接说机构开始增仓银行股有着“冒进”的嫌疑。
估值水平已具有“全球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股的权重占据了整个A股市场的四成左右,故此,良好的盈利增速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特别是虽然管理层当前对于防范“热钱”的流出监管更为严厉,但是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欧元区的经济下滑,使得我国银行业无论从资产质量、盈利增速还是估值水平来看都可以说具有“全球优势”。故此可以预见,在一波长期趋势中,此时的银行股还是具有战略配置或具有短期“交易型”机会优势的。
因此,在我们对银行股半年报保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同时,对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交通银行持有积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