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德累斯顿并购案本周或见分晓
    美联储会议纪要:下一步或加息
    雷曼力邀PE竞购其资产管理业务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变动及增发A股上市公告书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美银行业掀起破产潮 储贷危机依稀再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银行业掀起破产潮 储贷危机依稀再现
    2008年08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FDIC董事长谢拉·贝尔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各方迹象显示,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发酵”,美国实力较弱的上百家中小银行正渐渐走到破产边缘。

      今年迄今为止,美国已有9家银行破产。越来越多的银行破产案例,也让美国银行业监管部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日益不堪支付巨额存款保险的重负。FDIC董事长谢拉·贝尔26日表示,该机构可能不得不向美国财政部申请借款,以度过预期中愈演愈烈的银行破产潮。

      如果FDIC果真付诸行动,那将是该机构近20年来首次向财政部借款以度过困境,上一次发生类似情况还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期间。

      

      20年前一幕恐再现

      华尔街日报昨日引述贝尔的话表示,该机构可能不得不从美国财政部借款,以帮助其度过预期中的银行破产浪潮难关。FDIC成立于1933年,旨在避免银行破产。该机构为美国的银行和其他存储机构提供存款保险机制。如果其会员银行发生债务危机时,FDIC将为其每一位储户提供最高限度为100万美元的存款保险。

      贝尔表示,如果一家银行破产则需要立即向存款人返还资金,届时可能需要从财政部贷款来缓解由此产生的短期现金流压力。一旦破产银行的资产被出售,该保险公司就可向财政部归还所借资金。

      上次FDIC向财政部求援,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席卷美国金融业的储贷危机已接近尾声,数千家美国银行被迫关门大吉。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次FDIC时隔近20年再次动用“救命稻草”,凸显了监管层对于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已变得异常脆弱的担忧。

      

      “问题银行”增至逾百家

      FDIC的担忧也不无依据。受次贷危机冲击,美国银行业出现破产的案例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银行。上周五,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关闭了哥伦比亚银行和信托公司,为年内第九宗银行破产个案。此前破产的还有抵押贷款银行IndyMac等。相比之下,在2007年全年,全美仅有3家银行破产。

      令监管当局更加担心的是,有更多银行走到了“准破产”的边缘。据FDIC统计,截至6月底,在该公司参保而出现问题、面临破产的银行数量已增至117家,而3月底为90家,创2003年年中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储贷机构中,二季度的“问题资产”(即还款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前一季度增加19.6%,达到780亿美元。“问题资产”占美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比重达2.04%,为1993年以来该比例首次突破2%。

      贝尔在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住房市场低迷,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持续的信贷危机,“问题银行”增多并不出乎预料之外。贝尔同时警告说,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更多的银行将出现在“问题银行”名单上,而更多的银行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但她也表示,绝大多数美国银行有能力承受经济减速和房市衰退的冲击。

      

      考虑提高存款保费

      更多银行破产,给FDIC带来了巨大的赔付压力。据贝尔透露,该机构用于偿付的存款保险基金规模为452亿美元,但随着越来越多银行陷入破产,这一基金已日渐枯竭。

      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在第二季度下降14%,主要因为IndyMac及其他银行破产。该机构目前预计,IndyMac的破产将耗费该基金89亿美元,高于该机构原来的预估的40亿至80亿美元。

      为了补充基金,贝尔透露,FDIC会在10月考虑一项提高银行保险费的计划。FDIC金融风险管理副主任埃利斯也表示,该机构在就补充该基金的最佳途径咨询业内人士。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措施固然有望改善FDIC的资金压力,但对已经深陷次贷危机的数千家银行而言,这样的额外成本无疑是雪上加霜。

      贝尔表示,FDIC还计划向发放高风险贷款的银行收取较其他银行高得多的保险费,以鼓励银行采用更安全的业务操作。

      研究机构Alpine Woods的银行业分析师科瓦斯基表示,每次出现信贷紧缩,银行业就会面临要增加存款保费的境况。他称这是银行“要背负的另外一个十字架”,但还不止于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Portales合伙公司的银行分析师皮波蒂则指出,贝尔提出的分类收费方式,可能令那些实力最弱的银行承受最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