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半年报特刊
  • B2:半年报特刊
  • B3:半年报特刊
  • B4:半年报特刊
  • B5: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半年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半年报特刊
    原料涨价吞噬利润 上市公司背负成本压力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3.4%
    直面人民币升值 收益大于损失
    两税合一提升整体业绩8个百分点
    经营性现金流骤降 业绩增长面临考验
    上市公司上半年股市投资浮亏逾4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3.4%
    2008年08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阮晓琴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

      同比增加23.4%

      ⊙本报记者 阮晓琴

      

      据本报统计,截至8月27日的半年报显示,统计数据,剔险金融类公司,今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3594.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907.5亿元,增加23.63%。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1775.2亿元,去年同期为1443.7亿元,同比增22.96%。剔险金融类公司,两市上市公司合计应收账款5369.8亿元,去年同期为4351.19亿元,同比增23.4%。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它由企业赊销而形成的。赊销虽然能扩大销售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货款不能收回的风险。应收账款增加,坏账风险越高。按证监会大行业口径,除金属、非金属行业应收账款仅降0.39%外,其余农业、房产、建筑、电子等22个行业应收账款均增加(金融除外),其中,木材家具、采掘业、机械设备仪表增加幅度最高,分别增加90.66 %、62.46% 和37.64%。从细分行业看,则铁路运输业、有色金属开采、仓储最高,分别增611.83%、453.55%和339.40%。

      在亏损及银根紧张情况下,电力、化工化纤等行业资金紧缺,影响了相关产业链的账款回收。据本报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应收款账300.9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0.60亿,增幅为11.22%。电力上游的煤炭开采业,应收账款为97.79亿元,去年同期为73.11亿元,同比增幅为33.76%。另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应收账款为25.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82亿元,增加33.37%。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应收账款为708.10亿元,同比增加64.25%。

      从金属行业看,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6月份,国内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类原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4.9%、2.7%,相应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8.7%和下降1.9%。今年上半年,进出倒挂的有色金属加工应收账款为95.47亿元,同比增6.06%。而黑色金属加工应收账款为93.97亿元,同比减15.93%。但是,其下游机械、设备、仪表应收账款19.8亿元,同比增长152.90%。而黑色金属开采业应收账款同比减少5.36%,但有色金属开采业应收账款为18.59亿元,去年同期为3.36亿元,同比增453.55%。

      设备制造细分市场方面,专用设备制造业应收账款为297.69亿元,同比增40.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应收账款309.98亿元,同比增32.71%。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200.17亿元,同比增29.27%。

      房地产应收账款为54.15亿元,同比增18.23%。建筑业应收账款为456.47亿元,同比增15.21%。

      消费行业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最多的是餐饮业,增1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