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半年报特刊
  • B2:半年报特刊
  • B3:半年报特刊
  • B4:半年报特刊
  • B5: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暗流涌动:低迷市场其实并不低迷
    从美股“限空令”想起
    市场可能还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迷茫期
    不利因素淡化 市场面临转机
    今日视频·在线
    向下趋势未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美股“限空令”想起
    2008年08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考克斯公开表示,将在数周内提出新的“限空令”,将把已经到期的局部“限空令”推广至整个美国股市。考克斯强调,新提案着眼于整体市场,从而避免影响单只股票的走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意欲推出新“限空令”的背景是:旧的“限空令”仅仅针对房利美、房地美和其他17只金融股,且已于8月12日到期。在局部性限空期间,美国股市依然欲振乏力,“限空令”到期后美国股市又整体走弱,且金融股在“限空令”到期后出现轮番跳水的现象。这似乎与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的A股行情格局不乏相似之处——4月24日推出印花税率下调的利好,但行情整体欲振乏力,6月份开始又整体走弱,在人们期待的“奥运行情”期间却出现轮番跳水的现象。

      今年年初以来,道琼斯指数到目前为止的跌幅是14%,期间最大跌幅为17.36%,而同期A股市场的跌幅高达55.46%。在美国股市,如果指数跌幅超过1%,即可定义为“大跌”,而在A股市场,指数跌幅超过3%也已经习以为常。在目前A股的市况中,投资者面对美股意欲再次实施“限空令”的现状,想必会产生一种羡慕不已的感觉。

      美股“限空令”的标准定义是,禁止事先不借入股票即卖空相关个股,俗称“裸卖空”。虽然目前A股市场还没有卖空制度,美国股市的“限空令”模式在A股市场还行不通,但投资者都知道,目前困扰A股行情并导致市场价值扭曲的是“大小非”减持,相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大小非”属于“空降兵”,且绝大多数“大小非”只有卖出一种交易行为,这与“裸卖空”在交易行为和对行情的影响上似有一些共同之处。从这个角度出发,为了切实维护A股市场的稳定,参照成熟股市的经验,对“大小非”实施阶段性的“限空令”很有必要。

      曾几何时,为了淡化A股市场“政策市”的色彩,有关部门力图塑造市场化的调控风格,并以美国股市市场化程度为楷模。但现在却发现,在A股市场市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之时,美国股市的指令性调控特征却越来越强了,起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接连发布“限空令”的举措要比以往A股市场的政策性调控更富有“行政”性色彩。

      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能促使市场扭转乾坤的政策都是从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入手的,如1994年325点的“三不政策”、1999年1047点底部允许三类企业入市、2005年千点底部时允许基金公司股票抵押融资以及一些大集团的规模性增持等。无独有偶,美国股市之所以出台“限空令”,也是力图调节多空力量失衡的局面。因此,面对A股行情淹没在“大小非”沼泽地中难以自拔的局面,目前投资者最为期待的是对“大小非”实施阶段性的“限空令”。目前的A股行情虽然很低迷,但整体局势实际上也很清晰——对“大小非”压力化解的程度将直接决定行情转折的时机、进度以及后期行情的反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