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长期投资”这个词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所接受,似乎已成用来说服投资者继续留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的最佳理由。不过,充斥市场的“坚定看好某某股票”、“长期持有,股价迟早能回来”等等豪言壮语,又无不反映出对长期投资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求甚解,也由此产生出许多认识误区。
不考虑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基本面而盲目地长期持有,这是长期投资的一大误区。如果一家公司所处国家或地区经济基本面出现不利局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侵蚀掉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看看台湾地区和日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惨痛教训吧。台湾地区和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股灾已过去近20年了,但至今两个市场的指数仍然没有回到前期高点,尤其是日本,目前的市场指数仍然只相当于当年泡沫高点的三分之一。日经指数需用多少年才能回到1990年的高点?相信目前几乎无人敢言。
我们为什么要长期投资?当然是希望一定时期内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并分享到财富增长的成果,但很多投资者却把捂着基本面没有改善希望的垃圾股也算做长期投资,这是极大的谬误。其实这类题材股、垃圾股往往都会编造出一个个美丽故事,但与那些基本面发生了临时性恶化的公司有着根本的不同,题材股、垃圾股股价高高在上,却没有任何看得清楚的业绩支撑,随时都有一切财富成空的风险。就算十个题材股、垃圾股会出现一个重组成功从而投资获利,那也不是长期投资,而完全是投机赌博。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宏观环境约束会不断变化,企业在竞争中可能犯种种的战略错误,企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特定生命周期规律,这些都决定了常盛不衰的企业是极为少见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自1896年设立以来,至今只有GE是唯一没有变更的成分公司。美国如此,中国在目前发展变化极快的市场背景下更是如此。今天的绩优股很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垃圾股,千万别以为选择了一只好股票,一劳永逸地持有下去就是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持有那些长期价值低估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公司;如果股价已经充分反映甚至透支了合理价值,就不值得长期投资了。中石油当然是个好公司,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巴菲特在1元多买入,平均不到13元退出,4年赚了40亿美金的高额利润,巴菲特十几元左右的价格退出了,国内的投资者却在40多元附近蜂拥入市,试想40多元的高价成本又何时能产生长期投资收益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微软也不是一天就成功的,因此,长期投资要求买入并长期持有那些价值被低估并且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换言之,好公司也需要时间的发酵,这正是需要长期投资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种具体投资策略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阶段,并不是万能的。而且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盲目被动的长期投资,而提倡积极主动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的道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知易行难,在投资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毕竟巴菲特只有一个,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树立正确的长期投资理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随时确保你买的东西的确值得长期投资。哪怕是投资高手,也需要随时跟踪所投资公司的动态,观察其是否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或者股价是否透支了合理价值。
其次,要降低长期投资的收益预期,不能神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股指从6000点跌到目前的2400点附近,应该说已极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但如果要说每年10%至20%的预期收益已是较高水平,大多数人可能会很失望。在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股市曾经经历过的黄金岁月中,股指同样出现惊人涨幅,但年均复合增长其实也并不高。整个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到11,497点,看上去增长很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复合增长,不过5.3%。在1964年到1997年的33年中,港股从100点上升至最高接近17000点,但年均复合增长也只接近17%。反观A股,从1990年底的100点到目前的2400点附近,近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大约为20%。2400点相比6000点高点已经下跌了60%,竟然还有年均复合20%的收益,也难怪国内投资者真的有点被宠坏了。
最后,合理规划投资期限和投入资金。只要是企业发展长期趋势是好的,时间就可以熨平股价的短期波动,但最终时机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甚至更长。未来是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的,而投资却有相对固定的目标期限,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把所有的钱都用于长期投资,更不能采用高杠杆去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