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大智慧个股点评
  • 8:大智慧个股点评
  •  
      2008 年 8 月 3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股市进入后奥运时代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后奥运行情值得期待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8年08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利好政策为何不及利好传闻

      李志林(忠言)

      “8·20”以来,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关于“对大盘股上市将非常谨慎”、“大小非减持将引入两次发售机制”、“上市公司年分红比例由20%提高到30%”、“大股东增持可先操作后上报”、“拟取消红利税”等多项利好政策后,大盘仍然不死不活,个股轮番跳水。倒是摩根大通的龚方雄发布了纯属个人建言的利好传闻,却催生了“8·20”那天的大阳线。同样是消息,在市场眼中,后者的反应和作用却远比前者大。这是为什么?

      第一、利好的级别不同。前者是管理部门,后者则是传闻中的政府最高层次。股市9个多月暴跌63%,市值蒸发18万亿,唯有国务院发布强力救市政策,才能真正扭转跌势。

      第二、利好构成的形式不同。前者是单兵式的利好,后者则是一揽子的救市计划,颇有1994年325点时三大救市利好的味道(那时在一个月内就从325点上涨到1052点),二者的市场效果自然有天壤之别。

      第三、利好的力度不同。前者是修补式的、温和的、改良的、期货式的利好,后者则是触及市场症结的利好,如暂停扩容、进一步限制大小非、融资融券、降低印花税率、建立平准基金入市等,颇有强力救市的气势。

      第四、利好作用的范围不同。前者主要针对股市且只限于长期制度建设,后者可谓是标本兼治,号召力自然更强。

      虽然对于利好传闻,管理部门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市场却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表明投资者在翘首盼望着政府的一揽子救市计划出台。“8·20”暴涨也充分表达了市场对于政府实质性救市的期待和呼声。

      沪深股市连连大跌,损失的18万亿市值相当于年GDP的70%打水漂,股市各项功能尽失,将危及金融安全和实体经济,抑制几亿人的消费能力。为此笔者呼吁,当务之急是要紧紧围绕市场所公认的股市最大症结——新大小非问题,确定救市的方向和方案。

      一、有鉴于大小非减持仅占解禁股的30%、大非刚开始少量减持,股指便大跌了63%,市值损失了18万亿(其中12万亿为国有和集体资产),随后大小非哪怕全部减持,所获得的资金也不抵12万亿,更何况大非不可能减持多少且根本无法卖出好价钱。与其这样,国资委应按“两害之中取其轻、两利之中取其大”的原则,干脆宣布国有股绝对和相对控股的最低比例,给市场明确的、量化的大小非减持预期,消除市场对大小非“堰塞湖”的恐惧,稳定股价,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利于改善股市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利国又利民。

      二、果断地对新老划断后上市的未支付对价的新大小非的锁定期重新加以界定,这不存在违反股改契约、走回头路的问题,而是维护“三公”、稳定市场的大计。

      三、在对新大小非锁定期重新界定之前,暂停新股扩容。

      四、尽早设立平准基金,坚决维护股市健康稳定发展,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周线五连阴后的市场选择

      桂浩明

      自7月28日以来的5个交易周,沪深股市连续下跌,在7月底之前,大盘曾出现过一波小幅反弹,并且走出了横盘的态势。但到7月底,这个局面被打破,股市又一次向下破位,特别是在8月上半月,大盘跌幅放大,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不过,从8月下半月开始的两周内,大盘走势又有所回稳,两条周K线都留出了下影线,且最后一条周K线的最低点稍高于之前的一条,这在技术上可以认为是止跌的信号。就阴线实体从短到长再到短的态势看,似乎市场在努力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周线五连阴且最后两周又在构筑横盘整理的小平台看,确实不能排除大盘还会像7月底那样,整理一段时间后再次向下破位。因此,周线五连阴以后的市场选择,也就是9月上旬的股市走势,令人关注。

      客观地说,9月份的市场环境有忧有喜。忧的是,由于7、8月份的具体情况,经济活动不那么活跃,特别是华北地区的经济运行明显放缓,反映在GDP的增长上,可能会不那么让人乐观。在9月中旬开始披露有关数据的时候,市场难免不会受到影响。而且,现在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在上市公司的效益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刚刚披露完毕的企业半年报显示,业绩增速已明显放缓,这种局面在第三季度会更加明显。显然,就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说,还是比较严峻的,对股市并不利。在这个时候,大家对股市的预期只能是期望市场的政策环境能否宽松一点,从而对超跌的股市产生某种矫正作用。

      应该承认,近期市场的政策环境是在逐步向好的。最近一段时间,一方面股市已经跌了下来,另一方面,管理层在市场建设方面频频作出举措,制定了多方面的政策,其中一些还是具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的,有着相对确定的可操作性。虽然就单个政策的力度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时还无法起到直接刺激股市上涨的作用。但随着这些政策的积累,其组合效应会慢慢发挥作用。最近两周,股市成交量萎缩得很厉害,这可以解释为多数投资者已感觉到市场政策环境在改善,心态慢慢平稳下来,拒绝在目前位置上进一步杀跌。

      问题在于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正在好转中的政策环境,谁的力量更大一些呢?在本质上,当然是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但现在人们看到的宏观经济更多是基于最近这一、两个月的,对于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现在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在周线五连阴之后可能还会继续整理,周K线会有涨有跌,但幅度不会太大。不过,如果一定要说股指是涨还是跌的话,在没有意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恐怕会微幅上涨。这是市场经过大跌、整理了一段以后所作出的技术性选择。(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股市中的OUTLET现象

      文兴

      OUTLET首创于美国,是目前欧美发展最为强劲的零售业态,逐渐风靡欧美、东南亚等诸多国家。OUTLET最初只是工厂直销店,后来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MAIL的OUTLET购物中心,继而发展成独立的零售业态。我国近年来也在引入这个商业形式,2005年欧洲三大折扣连锁集团之一的狐狸城在上海郊区开店,同年香港九龙仓集团与百联集团联手打造上海目前最大的OUTLET(品牌折扣店)项目——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

      OUTLET吸引人们的当然是场内众多世界名品的全年打折,OUTLET让过季和断码的名品找到了销售点,如果品牌新品与折扣商品混淆在一起,势必会使消费者降低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度,因而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

      OUTLET广受欢迎的原因一是一线二线品牌的影响力;二是名厂名店的质量保证;三是比专卖店低得多的价格。三者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格。

      笔者认为,我们的股市正变成一个巨大的OUTLET。

      我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国内各行各业企业中的佼佼者,严格的筛选过程能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要比非上市企业高得多,监管也严厉得多,投资者买到假货的可能性不大。这与OUTLET的第一要素(一二线品牌)很相似。

      在中国股市上市的企业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中国经济在走上坡路,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上升,换句话说,投资者买的股票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符合OUTLET的第二要素(质量不错)。

      现在的股票价格是高还是低呢?这可以与OUTLET第三要素(低价)相比,可以与历史上的低点相比,现在的股价是高还是低。

      1994年指数最高点1558点与最低点325点相比,跌幅约为79%,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6.43倍,整体市净率为1.81倍。1996年指数最高点1052点与最低点512点相比,跌幅约为51%,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9.93倍,整体市净率为2.44倍。2005年指数最高点2245点与最低点998点相比,跌幅约为56%。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7.66倍,整体市净率为1.70倍。

      现在的情况如何呢?2008年最低点2284点比2007年10月最高点下跌了近63%,8月19日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为21.92倍,市净率为3.31倍,接近1994年、1996年及2005年上证指数创新低时的市盈率与市净率。

      由此看来,股价是低了,但还不是太低。想象一下,当你在奥特莱斯广场比较商品价格时,有七折的,有五折的,还有二三折的,你认为什么最低呢?什么因素才会让你决定掏钱呢?价格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喜欢不喜欢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现在股市走势低迷,股票不会讨人喜欢。笔者的感觉是现在的股市很像OUTLET,股票都在打二折和三折出售。但股市不会一直像OUTLET那样,现实中的OUTLET一直会正常营业,而股市中的OUTLET(品牌折扣店)不会一直存在。可以考虑买点了。(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倘若巴菲特能买卖A股

      王利敏

      由于近来大盘地量频频,久盘必跌的担忧导致大盘将跌到2000点、1800点的议论又多了起来,据说,在基金群体中,持这种看法的也不乏其人。与此同时,市场上却流传着巴菲特欲买入5亿美元A股的传言。

      基金仍在继续等待大盘下跌,巴菲特却急不可待地想买A股。这显得非常滑稽——老师对大洋彼岸的A股垂涎欲滴,声称巴菲特学生的基金经理们身在“宝山”却拿着4000多亿元资金无动于衷。是老师看走眼了,还是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学生的基金经理们。在本轮行情中,他们五六千点时看多做多,四千点开始有人逐渐减磅,三千点下方整体坚决做空。也就是说,五六千点时他们不知不觉,四千点时部分人开始后知后觉,三千点下方已经失去了知觉——傻傻地跟着市场走。

      到了三千点下方,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荡然无存,面对众多10多倍甚至几倍市盈率的个股,基金开始轮流割肉,近来不少重仓股的持续跳水就是其杰作。基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等待,先是等待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后又等待CPI数据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结果,美国的次贷、两房危机并没有导致美股崩盘,国内CPI则连续三个月回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所松动,但基金群体还在等。

      基金群体之所以在目前保持轻仓,有的甚至还在减仓,理由是大盘趋势仍在向下。在这种情况下,仓位越轻,市值缩水越少,基金排名就可以领先。于是,本应在大盘持续下跌中积极研究、买入、增持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变成了如何利用每一次反弹减少仓位。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基金在熊市中是否应该通过持有好公司来战胜大盘。事实上,在前几轮熊市中不少机构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基金群体应该是趋势的顺从者还是趋势的掌控者。显然,在目前所谓的内忧外患已淡化、股市投资价值已凸显的情况下,按照基金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资金实力,足以逆转大盘趋势。可笑的是,众多基金一直在等待趋势的逆转,完全忘了自己才是趋势的逆转者和掌控者。

      再来看看巴菲特,我们不得不敬佩他在中石油H股上的操作,在市场没有人看好时持续大量买入,当投资者都看好时适时抛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巴菲特抛空筹码后,中石油H股还在疯狂上涨,很多人甚至议论巴菲特卖错了,少赚了多少多少亿美元。然而不久,中石油H股迅速回落,中石油A股高开后连连下跌……

      比较了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后,答案不言自明,我们的不少基金掌门人很难称得上是巴菲特的好学生,甚至连老师的皮毛都没有学到。巴菲特不能买卖A股,绝对是A股投资者极大的遗憾。

      当巴老表示要出手买股时,即使是最牛的空头估计也不得不深思。(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

      维稳须从供需关系入手

      陆水旗(阿琪)

      自6月上旬以来的股市维稳形成了这样的路径:6月上旬至8月中旬的维稳基本上以务虚为主,从8月中旬开始逐渐切入实质,8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准备推出的一些措施作了提前披露,随后,提高分红比例、抬高再融资门槛、大股东增持新规等得到陆续公布,对目前处于冰河期的股市来说,虽然这些“保健药”的市场功效还不够大,但这毕竟表明股市的维稳从务虚向务实迈出了第一步。后续还可期待的“股市保健药”有:“大小非”的券商中介与二次发售制度、可交换债券制度、融资业务试行制度以及取消红利税、调整交易印花税率等。尽管目前处于冰河期的A股市场需要政策面更猛烈的“烈火”来促使其重生,但在目前通胀压力、盈利预期、紧缩调控等多种预期发生转化的态势下,在股市技术面正面临着变盘时间窗口的情形下,我们还是要密切关注系列政策利好形成的“99度加1度”的累积效应。

      在以上利好措施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于“大小非”券商中介与二次发售制度以及融资业务试行制度。因为其他措施改变的只是市场环境,只有这两者改变的是市场供需关系。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促使市场扭转乾坤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市场供需关系入手的,如1994年325点底部的“三不政策”、1999年1047点底部时的允许三类企业入市、2005年998点底部时的允许基金公司股票抵押融资和大集团的规模性增持以及对关联公司大规模要约收购等。谁都知道,目前困扰行情的枷锁是“大小非”,市场外其实并不缺少资金,缺的是“大小非”制约下的投资信心,只要把“大小非”向市场灌水的龙头拧紧一点,在严重超跌和低估的市态下,市场增量资金就会不请自来,融资业务也会活跃起来。因此,笔者曾多次分析,政策对“大小非”压力化解的程度直接决定着行情转折的时机和进度以及后期行情的反弹高度。

      在即将推出的“大小非”券商中介与二次发售制度中,关键看点是能否杜绝“过桥减持”,如果新制度能避免“过桥减持”,则“大小非”的券商中介与二次发售就变成了“二手房”交易——如果没有下家接盘,有价无市的“大小非”只能干瞪眼。股改契约赋予了“大小非”流通权,但并没有约定“大小非”以怎样的方式流通。反之,如果在券商中介与二次发售中接盘的下家踊跃了,也就意味着行情进入了新牛市。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