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测算,自1997年至今,美国的GDP 增速与股票市场变化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而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尽管长期数据的统计检验得不出和美国相似的数据和结论,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股市的逐步发展,中国股市的市场智慧正在不断成长,并初步具备预测宏观经济的能力。
在2002年之前统计学家甚至可以计算出股市波动与经济呈负相关,但从2003年开始,首先是宏观经济的旺盛带出了5朵金花的投资机会,继而2005年宏观调控后经济低迷与股市跌破千点相对应,股票市场开始展示出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及其自身所具备的相当的智慧。尤其是2007年10月份股票市场的见顶回落,结束了维持两年的超级牛市,市场开始急剧下跌,其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显然超过了各种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的智慧。
从后视镜看,宏观经济增长在2007年三季度达到最高,而10月份CPI开始显著上升,股票市场敏感地感应到了经济见顶特征,开始掉头向下。紧接着我们看见,2007年11月份国家开始严厉地紧缩货币信贷,并且调控房地产市场,12月份央行再次加息,2008年货币快速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升高;对应外部因素则有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和经济的冲击远远大于当时的预期、全国企业整体而言盈利前景不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预期持续下调。
尽管股票市场当时已经开始明确预测经济的拐点,但中国上下还沉浸在牛市氛围和心态中,比如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胀高企只是短暂现象,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大等等。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还在积极寻找各种投资机会,以相当高的仓位等待股票市场再次创出新高(少数2007年指数超过3000点就看空并降低股票仓位的人除外)。直到2008年一季度,当股票市场已经显著下跌20%以上后,一些“后知后觉”的经济学家和基金经理才开始明确看空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从本次股票市场走势看,虽然中国股票市场还不具备很强的领先预测能力,但是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智慧,超过绝大多数的专家了。
除股票市场整体对宏观经济拐点具备判断智慧之外,我们惊讶地发现最近一年,很多行业类股票整体波动往往也能“准确”预测行业波动趋势,且同样超过很多专家的判断智慧。
比如2008年5月中旬开始钢铁行业指数开始下跌,而当时,很多钢厂人员、研究人员和专家先后表达出乐观的判断:三季度奥运限产将导致钢材供给需求缺口更加紧张,同时考虑到全球钢材价格的暴涨,国内钢材价格三季度将继续上涨,等到四季度将是新的需求旺季。在这样的行业氛围和研究支持下纷纷买入钢铁股,而智慧的股票市场却选择在5月中旬让钢铁股下跌。一个月后,国内钢材价格开始由涨反跌,部分经销商和小型钢厂开始下调钢材价格, 2个月后,投资与研究人员发现,钢铁需求出了问题,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对钢材需求迅速萎缩,钢价呈现持续走低格局,而铁矿石和焦煤各类成本对钢厂盈利压力又很大。市场智慧提前明确预期到了行业的变化,比各类专家更加提早地看到问题。
另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7月末,国家首次限价之后,煤炭企业与众多分析师都一致认为煤炭价格不会跌,但煤炭股的突然下跌之后,国家出台了二次煤炭限价措施,两周之后大家发现曾经“信誓旦旦”不会跌的煤炭价格也在开始下跌。尽管由于其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波动特征,股票市场难免有时会反应过度或夸大,但市场智慧反复证明的判断能力,依然值得我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