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法律服务
  • A5: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A6: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A7: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A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A9:数据库
  • A10:数据库
  • A11:数据库
  • A12:数据库
  • A13:数据库
  • A14:数据库
  • A15:数据库
  • A16:数据库
  • A17:数据库
  • A18:数据库
  • A19:数据库
  • A20:数据库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大全
  • A24:专栏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D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营销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互动
  •  
      2008 年 9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基金真“散户”了?
    等待时机
    市场的智慧值得尊重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真“散户”了?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8月的低迷市道让很多名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散户”这个词就成为一个针对基金行业的明确的贬义词。无数人站出来从不同角度批评基金的某个投资行为是“散户行为”,或者某些投资行为是“大散户”,或者基金又“散户”了等等。

      其形其状,高度类似于上半年,一些投资者互相指责“你买了中石油”,“你才买了中石油呢”的场面。而伴随着,基金半年报在上周的披露结束,又一轮针对基金“散户行为”的攻讦再次掀起高潮。

      那么,到底这些批评是否有道理呢?本期基金周刊重点关注。

      ⊙本报记者 周宏

      证据一:基金没做波段,所以很“散户”?

      半年报的业绩很令投资者沮丧,基金的浮亏和实亏加在一块超过了上万亿,因此,必然会受到整个市场的关注,也会激起一些人士对基金投资的批评,这些都在意料之中。不过。有些批评观点的逻辑就很让人意外。

      比如,有观点认为,基金的亏损是因为他们“散户”了,没有及时做波段投资,高抛低吸的不勤快,因此,辜负了持有人的信任。这一点就很值得商榷。

      说基金今年的平均业绩不好,我想没多少人会反驳。但是,说基金业绩不好,是因为太像“散户”了,则很让人费解。

      首先,如果把“散户”归类为一种“不愿做波段投资、长期持有”的行为,好像也不怎么沾边。根据一些机构对投资者行为的调查,普遍的结论是,中国的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和基金来说,交易换手率是高了一些,更愿意追逐波段趋势。因此,把不愿做波段投资归结为“更散户”好像说不过去。

      其次,即便按照某些观点:“散户=追涨杀跌”的话,把这种行为归类不良投资行为,进而当作基金业绩不佳的理由,逻辑上也很难解释。

      中外的研究都显示,资产配置对业绩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要在中短期行情通过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完全逃顶抄底、只赢不输,这种要求则“近乎于神”。远的不说,根据基金周刊对上半年基金换手率的统计分析,无论在基金业绩的哪个区间,高换手基金和低换手的比例都接近稳定。换言之,至少在统计数据上,更勤快地追涨杀跌对投资业绩没有帮助。

      

      证据二:基金投资很分散,所以很“散户”

      第二条证据同样似是而非。

      首先,没有人规定“散户”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市场里有上亿基民和股民,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散户,他们的投资逻辑、理念、方法各不相同,投资的输赢胜负差距也很大,有些经验丰富、有些可能初入市场,有些人投资很集中,有些人则比较分散,情况各不相同。说基金投资很“散户”,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即便概念上,“投资分散就=散户”了。这是否作为基金业绩不佳的原因,仍然值得商榷。

      基金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掌握数亿元至数百亿元,考虑流动性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投资必然需要一定的分散度,这个是客观要求。而从今年的业绩来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组合更均衡、品种相对分散的基金总体业绩还好一些。相反倒是集中押宝的基金业绩波动很大。换言之,有些人批评的东西,可能倒是对基金业绩有些助益的地方。

      

      证据三:基金买了股票不涨 所以很“散户”

      不能不说,最后这个证据是最有创意的,也很有典型性。近期,一些著名市场评论人士针对基金买入某大盘新股的评论,就凸现了这个论点。

      上述评论人士的逻辑本身演进过程如下:首先,他们认为,基金买入了某个股,但这个股票上市后几天内不涨反跌,证明基金投资不成功,很散户。他们诘问,基金为什么“不在暴跌时买入,在暴涨时卖出?”

      其次,他们针对基金短期内买入股票不涨的结果,推导出以下几个可能结论:1、基金买入不涨,证明基金托市了,而且不成功;2、基金买入不涨,证明基金经理没有价值投资理念;3、基金买入不涨,证明基金经理搞老鼠仓。

      上述逻辑,能不能站得住脚,我想只要头脑冷静一些,都能做出判断。最简单的道理是,没有哪类投资者买入股票就一定能赚钱,在未来“暴跌时买入,暴涨时卖出”这样神乎其技的东西,巴菲特、索罗斯都做不到,中国的基金为什么能做到?

      其次,基金买股票就是托市的想法,也很不着边际。而有些分析人士,这边厢刚猜测过基金为了短期排名砸盘出货,那边厢就撰文称基金托市失败,不知道,这个逻辑如何统一?我想这部分投资者,可能忘记了自己投资股票的切身经验,而想当然的认为,基金买股票就应该挣钱。或者,他们压根就认为“自己买股票亏可以”,“基金买股票亏损就不行”?!

      当然,我们不是认为,基金在2008年的投资就很好了,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基金2008年的投资结果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很多在过去两年牛市积累下的投资理念的问题、行业的问题,都值得反省。但这决不应该是什么“散户”论,也不应该是什么“阴谋”论,混沌的分析和指责并不能有助于行业总结自己,也不利于基金持有人维护自己的权益。